第四十章、清君侧(第3/3页)

但刘曜心里究竟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谁都猜不到,也都不敢冒险!

既然说“几乎”无解,自然还有一条道儿,那就是刘粲快速回师,赶在刘曜退兵前返归平阳,到时候皇帝在手,大义之旗高举,就不怕刘曜前来放对啦;说不定刘曜闻讯后,还会主动把刘乂绑了给送过来。只是这么一退,河南就彻底丢了,刘粲的声望也会大损,而且敌前退兵,大不易啊!

其实那兄弟几个也未必全然跟大哥一条心,尤其太宰刘易和大将军刘敷,素来不直靳准为人,反倒与陈元达、王延等相交莫逆,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多次进谏刘聪近贤远小,并且在遭到拒绝甚至是斥责后,刘敷还忧忿发病而死。但终究刘乂和刘丹的谋划,并不仅仅“清君侧”,杀靳准、王沈等奸臣啊,还很可能把刀子架在老爹脖子上,要老爹下诏罢黜大哥……这谁能忍哪?!刘敷当即劝说刘粲,说敌前退兵,确实大为不易,好在徐州军已然暂退,而豫州军尚且未能与之合流,咱们还有调兵的余暇——

“正不必全师撤离河南,阿兄但将一半兵去,返归平阳,始安王即不敢妄动。弟愿留此,为阿兄抵御晋寇,保障河南。”

刘粲皱着眉头问他:“今日之晋寇,与往日大异,恐不易当,贤弟果能保障河南否?”

刘易在旁边劝说道:“河南之险,敌与我共,平原决胜,成败难期。弟意止留数千兵马守偃师,以遏贼势,我等随阿兄全师而还。昔陛下初登基时,我朝也无河南,今即弃去,有何可惜?但精锐不失,倚河为险,使贼不能渡,待平靖内乱后,可复取之也。”套用后世一句名言,刘易的意思其实是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刘敷摇头道:“今日与曩时不同,我皇汉既得河南,未经苦战即自弃之,军心士气必损,再欲复夺,不易也。况祖逖一世之雄,堪与我兄弟相拮抗,若不能挫其势,摇其心,容其久驻河南,必为国家大患。

“若守偃师不失,而贼粮秣不继,最多一月,必然飏去。若弃偃师,贼可于乡野间肆意征收散民之谷,或可久待——还请阿兄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