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蛮族入侵及德西乌斯的因应之道(250—251 A.D.)(第2/2页)

一个官员并不是帝国的共治者,而被授予这样广泛的权力,[535]瓦莱里安很怕自己被擢升至高位的结果是带来嫉妒和猜疑。他非常谦虚地提到他有很多缺失,不足以担任这个重要的职位﹔他也极具技巧性地暗示,监察官事关帝王的尊荣,一个臣民微弱的能力无法负起这样的重责大任。接踵而来的战事使得这个不切实际的构想中断,免除了瓦莱里安的危险,也不会让德西乌斯感到失望,而这也是必然要遭到的后果。监察官可以用来维持国家的道德水平,但绝不可能恢复已经丧失的操守规范。仅靠一位官员执行他的权力,不仅毫无效果也发生不了作用,除非民众的心目中很快感觉到荣誉和德行的重要,如此在尊重公众的意见的前提下,才能革除堕落的习俗。在那个基本原则已经消失的时代,监察官的审判权力成为充场面的摆饰,或者成为带有偏见的滥权机构。[536]就罗马人而言,比起根除公众的恶行,征服哥特人要容易多了,但就在走出第一步时,德西乌斯就随着他的部队全军覆灭。

从当前的情势看来,哥特人不是被围困就是受到罗马军队的追击,部队的精英在菲利普波里斯的长期围城作战中消耗殆尽,罗掘俱穷的行省无法提供给养,用来维持数量庞大而且任意浪费的蛮子。哥特人陷入这样的困境,情愿放弃所有的战利品和俘虏,用来买通罗马人,给他们一条不受阻碍的安全退路。但是皇帝认为稳操胜券,决心要严惩这些入侵的匪盗,用杀鸡儆猴的手段让北方的蛮族知道厉害,拒绝听取任何调停的意见。心高气傲的蛮族则宁愿战死也不愿当奴隶。德里布隆尼场是梅西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537]成为这次会战的战场。哥特人的军队列阵时成三线配置,不知是有意的选择还是意外的安排,第三线的前面有块沼地当作掩护。德西乌斯的儿子是个前途无量的青年,正要准备接受紫袍的尊荣,在作战行动开始时,就在伤心老父的眼前被箭矢射死。这位坚毅刚强的皇帝忍住悲痛,大声向惊慌的部队宣布,他丧失一个儿子对共和国而言,算不了一回事。[538]双方的战斗真是惨烈无比,在悲愤和震怒的气势下要拼个你死我活,哥特人的第一线终于被击溃,第二线继续接战还是遭到同样的下场。这时只有第三线保持完整,准备在沼地的通道上对贪功冒进的敌军做最后的抵抗。

现在运气转坏了,一切都对罗马人不利,到处是很深的淤泥,让人站不稳,想前进就会滑倒。他们全是重装,在深水里无法拿起沉重的标枪并投出去。但蛮族习惯在沼泽地区作战,身材高大而且用的矛比较长,可以投到很远的地方杀伤敌人。[539]

罗马军队在沼地的作战成为无望的挣扎,最后失败已成定局,就连皇帝的尸体都没有找到。享年50岁的德西乌斯[540]是位有成就的皇帝,战时主动负责,平时和蔼可亲,他和他的儿子无论在生前死后,都配得上古代最光荣的令名。[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