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第3/4页)

韩冈点头:“这我知道。”

李宪或许并不是当真想要在外任官,只是表明自己不想掺和任何是非的态度。让他去担任太一宫,玉清宫之类的宫祠官养老,就是一个很好地解决办法。

只是韩冈觉得这么做不合适,“李宪非无才,又无罪,不当放之宫观。做了好事,就不能让他没有好结果,对不对?”

赏罚宜公,这是治下的原则。

而且还要顾及王中正的想法,以免王中正兔死狐悲。这一句,韩冈就没有明说出来了。

“如果让李宪任职州县,或是走马路中,皆会累及相公清名。且安置李宪,必为后人之制。宫中宦寺有官身者虽不为多,亦有数十,今日李宪一人出外,明日就是数十内宦要出外了。”

“大部分还是不会走的,宫中需要人,只是以后不再进人。”看了眼欲言又止的宗泽,韩冈道,“无过之人,残其肢体,非是仁君所为,即使需驱用阉人,日后还是用外夷为佳,不当用汉人。不过这是日后的事了。除了李宪之外,也的确还有一些内宦不方便留在宫内,也同样不方便安排在州县之中。”

宗泽忽的灵光一闪,“记得程昉曾经管理屯田事。”

“淤田。引黄河水在河北淤田。”韩冈更正道,又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具体的营造工役之职,让阉人来参与管理也的确是个办法。他们比许多士大夫要有才干得多。

“中书门下辖下营造诸事,的确可以内宦参与,不过这就是个辛苦活了。”

“但参与营造,不免调派军民,只怕……”

“不妨事。”韩冈笑了起来,这年月还用得着担心阉人在外掀起叛乱,“此辈出外便不足为惧……”他又想了一下,“王中正的儿子到时候也一起安排。”

“……哪一个?”

“问一问王中正吧。”

王中正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留在宫中的养子,另一个也是养子,不过是过继来承嗣的,其实是王中正的亲侄儿。因为王中正的功劳、地位,两人都受了荫补。哪个出去做事都可以。

“是。”宗泽点头。

“大议会筹备会的准备怎么样了?”

宗泽道:“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等人到齐了。”

基本上这一次大议会的筹备会,就是以议政为主,加上一干元老。

不过如今曾经任职两府、两制的元老重臣寥寥可数,富弼、吕公著、王珪、韩绛都已经不在人世,剩下的很多又年迈难以入京,真正能来的不到十指之数。

韩冈点了点头,却没说话。过了一阵,他问道:“这几日又有些变化了,对于这个大议会,汝霖你现在是什么看法?”

宗泽起身,向韩冈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宗泽之意,仍与前同。相公此举,可谓至公至正,无纤毫私心,天日可表,士民共鉴。”

因为韩冈提出来的方案,远比其他方案更能得到大多数士大夫的欢迎。何况有议政会议和州县议会在前,一个大议会本就在许多人的预计之内,所以韩冈是不担心有太多人反对。

这是标准的三权分立,完全模仿自后世。只是韩冈拿出来的方案,完全来自于他那已经不太靠谱的记忆。其实有许多细节,韩冈已经记不太清楚。但只看这一个制度,便已是十分严密,各方相互牵制,使一家不能独大。这对于群龙无首的大臣们来说,没有比这个制度更美妙的了。

韩冈其实本来没准备推行这大议会。如果太后身体上没有问题,韩冈有把握把皇帝和章惇都熬到退场为止,那时候,即使要开议会,也不是现在这个形式。

“可惜相公一片至诚,但人苦不知足,如今看文、冯诸公,恐怕不满足于此。尤其是文公,已见其过问兵事,来日会上,必为此争。”

韩冈点点头,宗泽说得没错,这也是他所想的,“的确,此事不可不虑。”

“此一也。二则如今天子思过,太后亦休养于宫内,宰相确须约束,但相公所设诸条诸款,未免过苛。自缚手脚,纲纪难张。”

这韩冈就不能点头了,这是关键,“纵使四维不张,想要弹劾宰相也不容易,只要议会不能随意废立宰相,议员又不能常驻京师,这纲纪还是能维持的。”

以罪弹劾宰相,第一需要大议会三分之二成员通过,第二,还须得到九位大法官中的六人共同认定宰相有罪。大法官的提名,则来自于首相。大议会弹劾大法官,同样要求议会的三分之二成员通过。所以想要达到弹劾宰相这个目标,几乎不可能。

“可是,相公,章相公会甘心吗?”

对着忧心忡忡的宗泽,韩冈哈哈大笑,“他如何不愿意?”

……

“愿意,我当然愿意。”

“为父年届花甲,还能做上几年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