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康熙怒了:软硬兼施扫除内忧外患(第3/8页)

康熙二十二年,三藩之乱平息,台湾顺利收复,康熙皇帝下令,各部前来朝贡者,每次不得超过二百人,其余人等一律在口外进行。噶尔丹大为不满,认为这是冲着他来的。事实上,康熙皇帝可能也确实是冲着他去的。为此,噶尔丹开始在喀尔喀蒙古各部之间制造矛盾,打打拉拉,意图趁火打劫,并不断派人前往俄国,在通商之外建立起了官方联系。

到康熙二十七年,经过二十多年攻伐征战,他的势力从天山南北、中亚细亚大草原,一直扩展到了青海、甘肃乃至喀尔喀蒙古地区。当此时,康熙皇帝正在组织喀尔喀蒙古各部联合抗击沙俄,谁知,噶尔丹这厮在沙俄谈判代表的支持下,竟然出动三万骑兵,翻越杭爱山,横着便插了过来,与沙俄军队一举形成对喀尔喀蒙古的两面夹击,使沙俄在边界谈判中处于特别有利的地位,令中国丧失了贝加尔湖以东原属喀尔喀蒙古的大片土地,并形成了沙俄由北向南继续推进的、很难扼制的态势。噶尔丹本人也率军直逼呼伦贝尔,兵锋直接指向了内地,甚至对京畿地区都形成了战略威胁。这可能是康熙皇帝切齿痛恨噶尔丹,三次御驾亲征,必欲置其于死地的重要原因。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与俄国达成协议后,康熙立即筹备针对噶尔丹的军事行动。这时,噶尔丹自家内部却出了大麻烦。

以前,当准噶尔部贵族会议推举他为首领时,曾经有一个规定:僧格的儿子长大后,噶尔丹须将首领的位子还给他哥哥的儿子。如今,僧格的三个儿子陆续长大,噶尔丹当首领却当出了瘾头,不想还位给侄子,他觉得这个位子天生就应该由他来坐。为此,他不光毒死了自己的一个侄子,还不顾活佛的身份,把另一个侄子的未婚妻抢来做了自己的妻子,导致他的侄子率众脱离他的控制。噶尔丹派两千人马前去追赶,被他的侄子全部干掉。偏偏祸不单行,当此时,天山南路又爆发了反抗他的浪潮,使他没有了回家的后路。或者说,他的家园和后花园如今已经都不再属于他。这家伙剽悍如故,索性不回家了,就在大草原上孤魂野鬼般地游荡开来。

康熙二十九年三月,康熙皇帝得到情报,说是噶尔丹军需匮乏,在靠抢掠过日子。康熙皇帝遂开始秘密布置,准备一举铲除这个祸害。

当年六月,清军前敌将领立功心切,没有完全领会皇帝的意图,贸然开战。结果,遭遇噶尔丹凶猛反击,清军伤亡惨重,主将侥幸突出重围。康熙连忙致信噶尔丹,告诉他,开战非朝廷本意,请他到乌兰布通(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附近),双方派大员协商一下,看看今后怎么办。并且说,准备把噶尔丹向中央政府索要的两个仇人交给他。乌兰布通——克什克腾旗距离北京约三百五十余公里,康熙皇帝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准备将噶尔丹所部一人一骑一个不剩地一网打尽。

噶尔丹确实是个大胆枭雄。他回信给玄烨,说:“拉一只老鼠的尾巴,它尚且要回头咬你的手,你们如此逼我,就算有十万大军,我也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他有自己的打算:天山南北、中亚细亚大草原是不太容易回去了,乌兰布通附近可是个好地方,西部一带散布着几个大清帝国皇家与国家牧场,上面繁衍生息着数百万只驼马牛羊。一旦打垮清军,得到那些牧场,他的日子可就太舒服了。四十九岁的噶尔丹,身经百战,率领着剽悍无比的铁骑健儿,再加上刚刚痛击了大清的军队,因此,他可能确实没把三十六岁的康熙皇帝放在眼里。于是,他一抖缰绳,带领自己的两万多骑兵,放开马蹄就向乌兰布通奔来。

进入七月份,康熙皇帝真的调集八旗精锐近十万大军,由帝国最重要的文臣武将率领,从各个方向开向乌兰布通,并从吉林、沈阳、科尔沁等地调军前来堵截噶尔丹。十四日,康熙皇帝全副戎装离京北上,奔赴前敌。从所有的布置可以看出,他的确志在一战解决问题。

不幸的是,走到半路,御驾亲征的皇帝病了,而且日渐沉重。不得已,他只好让哥哥裕亲王福全担任全军最高统帅,自己返驾回北京。

当月二十七日,噶尔丹几乎与清军同时来到乌兰布通,他抢先一步占据了有利地形。

噶尔丹在山坡上居高临下围出了一个驼城——将成千上万只骆驼的脚绑住,让这些骆驼卧在地上,背上驮着箱笼,上面再覆盖用水浸过的毡子,以防矢石枪炮。战士们躲在后面弯弓射箭、开枪放炮。

八月一日,双方开始激战。这一仗从中午到晚上打得十分惨烈,攻击一方的清军死伤严重。康熙皇帝的亲舅舅佟国纲就是在此役中阵亡的。一直到黄昏时分,清军才将驼城撕开缺口,杀将进去。噶尔丹趁着夜色逃至乌兰布通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