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成梁:努尔哈赤的杀父仇人和庇护神(第6/8页)

当时,对于边疆军功的封赏十分优厚,不但立功者可以受赏,就连他的上级、同事、部下也都可以一同受赏。大捷时,赏赐可能是晋级升官,也可能是封妻荫子,最大的可能是两者同时都有;小胜时,经常的赏赐为增加工资,顶不济也能够得到奖金鼓励。《明史》李成梁的传记中记载,后来情形发展到了这步田地:李成梁每打一次胜仗,捷报传来时,内到中央政府的内阁、五府、六部,外到当地各级官员都可以一起领受封赏。而一旦出现了掩败为胜,或者杀良冒功时,通常不用李成梁做什么,下到地方长官,上至五府、六部乃至内阁,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帮助李成梁遮掩。若有人不识趣,各位老大和三老四少就会一齐使劲儿,高度默契地将那家伙挤兑出局。

曾经有几位监察官员准备弹劾李成梁,都被有关政府部门官员给压了下去。另外一些监察官员抓住人证物证后,交章抨击的结果是:李成梁安然无事,这几位监察官员却分别受到了上级的斥责处分。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万历三十六年。当时,先后几位监察官员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熊廷弼,一起弹劾李成梁,奏章交到了皇帝的手上。许多人都以为这一回李成梁恐怕是罪责难逃了。谁知,万历皇帝高度赞赏李成梁的军功,对那些证据确凿的报告,根本不予理睬。那些报告被无声无息地“淹”了。(《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李成梁)

李成梁再也不是那个受人尊敬与爱戴的一代名将了。在本质上,他此时所做的一切,与他所对抗的那些敌寇已经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对于大明帝国来说,他的作为比那些明火执仗的敌寇,具有更加巨大的杀伤力和损害。

在此期间,适值而立之年的努尔哈赤,英姿勃发。他将自己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嫁到李成梁家,成为李成梁二儿子——后来大明辽东总兵李如柏的如夫人。种种迹象显示,他可能同样满足着李成梁在物质上的需求,譬如,定期不定期地将数量想必不算少的牛羊、马匹、人参、貂皮、东珠、银两和奴隶等,输送进大明辽东总兵府。孟森先生评论道:“太祖(努尔哈赤)求媚于成梁,自亦无所不至。”从而有效地令李成梁将军至少在对待努尔哈赤的问题上,放弃了职守。

就这样,在镇守辽东的几乎所有时间里,李成梁纵容或默许了努尔哈赤发展实力,使这个最初只能凭借十三副盔甲、十几条枪起家,军力、财力、人力各方面势力都很有限的地方土酋,得到了长达三十多年扩充的时间,使他的实力几乎遍及全东北,最后囊括了外兴安岭和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

当时,这块土地地广人稀,远不像今日这样人满为患。努尔哈赤用了三十年时间方才统一女真各部,至少表明:其一,他的实力甚至能力远不像他的后代愿意让人们相信的那样强大;其二,可能表明了当时东北地区各种势力间极度错综复杂的关系,如蒙古各部、女真各部、其他土酋部落、朝鲜和大明帝国等等。

此时,李成梁若想灭掉努尔哈赤,应该说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很有可能轻而易举就能做到,尤其是在起初若干年里。李成梁似乎从来没有动过这种念头。相反,他或在许多方面主动帮助、关照着努尔哈赤。

在努尔哈赤起兵前后,李成梁曾经多次出兵征剿当地蒙古部落和其他女真部族,那些势力强大、有能力和努尔哈赤相抗衡的女真部落,或多或少地遭受过李成梁的军事打击。这种打击在史书中经常被形容成是“犁庭扫穴”,表明了该种军事行动的摧毁性力量。对于李成梁来说,我们无法知道他是否有这种主观故意,但在客观上,却完全可以将此理解成:李成梁运用大明帝国国家机器的力量,帮助努尔哈赤发展起来了个人势力,或者至少是为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以今天的眼光回望过去,我们不难发现,假如帝国有能力制止其官员们丧失责任感,并使他们不敢突破道德底线的话,那些胡作非为的豪强是没有可能发展起来的。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数千年帝国史中所缺少的恰恰正是这种机制。从那些官商勾结攫取社会财富的事例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的是,李成梁所给予努尔哈赤的支持,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

李成梁前后两次镇守辽东,时间几近三十年。

大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李成梁以军功晋升副总兵,三年后,晋级为辽东总兵,到大明万历十九年,镇守辽东二十二年。在此期间,努尔哈赤对其他女真部族进行了频繁的征讨攻伐,所有这些军事行动,都没有得到帝国的重视。在李成梁的庇护和默许下,努尔哈赤渐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