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成梁:努尔哈赤的杀父仇人和庇护神(第5/8页)

这个故事对于中国男人来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这里说出了他们几乎所有人白日梦中的主要内容。

这种事情在我国知识分子的笔下和民间并不罕见,因此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毕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些不是那么神圣崇高的字眼。李成梁不会感觉愉快,努尔哈赤也会觉得有愧于老长官。因此,这些富有人性意味的事迹便常常被大清朝权贵和史官们刻意掩饰和歪曲,变成了神话故事,以证明天意的不可违和造反、叛逆的正当性。

在关于汗王的传说中,这个故事变得已经很不浪漫,充满了令人厌恶的天命说教和神灵鬼怪。在那里,努尔哈赤“脚踩红色七星”,贵不可言,惹得脚踩黑色七星的李成梁妒忌如狂、杀性大起;而那位美丽的如夫人则成了天命的捍卫者,立志要为肩负上天使命的异族青年去死,且死得其所,死得毫无悬念,死得心甘情愿,莫名其妙。于是,本来就缺少人文情怀的中国文人的白日梦,一变成了基本没有人性的最高统治者及其奴才们的意淫,再变则成了恨不得全国人民都为他们去死的政治教化,变成了大清朝意识形态工作者神化自家领袖、表达自己对领袖热爱程度的一项努力。对此,我们应该并不陌生。

这一事迹,在《清史稿》中可以看出一点蛛丝马迹。

可能是关于那位“紫薇夫人”的传说过于广泛,或者是说明这一点有助于增加努尔哈赤形象的辉煌,于是在《清史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故事的一点影子——

翻开四十八本《清史稿》的第一篇,先是对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整体介绍:该人“仪表雄伟,志意阔大,沈几内蕴,发声若钟,睹记不忘,延揽大度”。大意就是此人仪表堂堂,志向远大,深有谋略不外露,且声若洪钟,过目不忘,与人交往时度量很大。接下来,说到努尔哈赤在他的祖父、父亲被误杀时,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于乱兵中被抓进总兵府,然后说到努尔哈赤脱出李成梁的总兵府时,该书记载道:“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清史稿》卷一,本纪一,太祖本纪)就是说,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妻子惊异于努尔哈赤的相貌,于是背着人悄悄把这个家伙放跑了。

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记载,显然让人有理由做出更加符合逻辑与常识的猜想。

比较起来,倒是上述英雄传奇好像更加可信一些似的。

大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以后,万历皇帝从不上朝开始,逐渐开始了他长达三十余年的消极怠工,被他的臣子公开批评为“酒、色、财、气”四毒俱全的皇帝。而此时的李成梁也年过花甲,达到了人生事业的巅峰,然而也就是从此,从谎报军情开始,和自己的皇帝一样,进入了几乎是不可逆的葬送帝国辽东事业的末路生涯。

这件事情并不大,发生在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当时,一股敌寇侵入辽阳、沈阳、海城、盖县一带抢掠。李成梁秘密派遣一支奇兵出塞袭之,结果遭遇埋伏,战死一千余人。按理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常胜将军打了一次败仗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何况这是历史记载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李成梁第一次失手。然而,李成梁却在报告战果时,隐瞒了战死的人数,只上报杀敌二百八十人的战功。此时此刻,帝国上下大约已经习惯了将军的神勇,于是没有什么人深究,将军自然受到了表彰。我们知道,那些中国官场上的坏事,但凡开了头,就会如同从山上飞滚而下的巨石,不到能量耗尽便极难停下。有了这第一次之后,从此我们在史书的记载上,便只能心情黯淡地一再看到,李成梁一发不可收拾,谎报军情战功之事屡屡发生。

在此期间,一些与一代名将并不相容的事情,也开始在李成梁身上出现,且愈演愈烈。《明史》记载,李成梁镇守辽东二十年,师出必捷,威震绝域。不但他的子弟,就连他家里的仆人都成了高官显宦。他的九个儿子中,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五人当上了总兵官,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四人官居参将。他的四个兄弟和两个侄子也都官居参将或副总兵。他的部下有几位甚有出息,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他家中的奴仆也颇有几位既富且贵者。

贵极而骄。李成梁父子居住的铁岭卫,曾经只是一个相当于小小县城的卫城,如今那里修建起了大片大片高大豪华的亭台楼阁,歌台舞榭之胜号称甲于一时。一时间,弦管夹道,灯红酒绿。据说,这小城内,光是娼妓就有二千多人,莺歌燕舞,煞是好看。

此时的李成梁不但谎报军情,而且开始杀良冒功,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乃至于最后,整个辽东的商民利税都被他一个人所侵吞。然后用这些钱财贿赂各级政府官员,笼络对他有用的中央机关干部,使宫中朝上的权贵机要人物被他喂饱后,为他奔走卖力。史书记载的原文是:“全辽商民之利尽拢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明史》卷二百三十八,李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