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讲机遇,也讲技术(第2/4页)

杨雄和石秀立刻认出,眼前这个落魄的青年就是卢员外家的“浪子”燕青,其证据是看到了燕青手腕上的花绣。奇怪吧,你们要是不天天盯着燕青,怎么能这么巧合地出现在燕青面前,还一眼就认出了燕青?

权术,本质上就是一种表演,所以,不仅梁山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演员,朝廷的演员更多。但导演只有一个,就是暴力,就是丛林法则。在他们的规范下,人情冷暖、世间百态,尽出于此。

杨雄和石秀早不出来,晚不出来,偏偏在卢俊义再次被捕、铁证如山、有死无生的时候出现了。他们这两个梁山代表,正好可以解燕青的燃眉之急,对不对?

按照杨雄的说法,他们两个下山,是宋江同学派下来,专门打探卢员外消息的。奇怪,卢俊义被刺配了,林冲同学又不是没有经验,而且宋江同学也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人才,难道会不知道刺配对卢俊义来说,有多么危险吗?为什么不早点让人下山?

为了安抚燕青,他们还告诉燕青,军师吴用和神行太保戴宗随后就到。

这也让我们很奇怪,为什么吴用和戴宗早不到、晚不到,要随后就到呢?

按照杨雄先生的安排,石秀继续去大名府打探卢员外的消息,他带着燕青同学,赶赴梁山,向宋江汇报现在卢俊义的情况。

宋江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大惊失色,赶紧和众头领商议办法。你不是喜欢跟吴用密谋吗,何况你自己“颇有权谋”,怎么跟大家商量起来了?

这些,都是宋江做给燕青看的。

卢俊义被捕,宋江早就安排好了:石秀,负责向梁中书发出恐怖信号。吴用和戴宗,负责恐吓信的撰写,以及随时向梁山通报情况。

其实,吴用和戴宗很好理解,只是石秀一个人,只身犯险,缘由何在?

我们早就介绍过石秀和杨雄同学,石秀心机之深,让普通的梁山好汉望尘莫及。

此外,他也确实如他的绰号所言,有拼命三郎的特征:碰到事,敢玩命。

不过,他不是为了玩命而玩命,而是为了发展而玩命。

《血酬定律》的作者吴思先生认为: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多得多。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所拼抢的东西,这就是“血酬定律”。

这个世界,有极少数人,玩命是为了道义,但绝大多数人,玩命是为了赚钱。

宋江派石秀下山,就是让石秀玩命的。

从石秀的立场出发,这个买卖风险超大,但回报也不小:其一,这是梁山现在实权派宋江交给他的任务,完成得好,自然获得宋江的认可;其二,在石秀的眼里,宋江挖卢俊义上山,就是想解决政治遗嘱给宋江带来的危机,卢俊义日后至少会在梁山混个“二把手”,救“二把手”一命,虽然千难万险,但值。

不过,让他来干这个活,也是有原因的:谁让你背着一个“拼命三郎”的牌子上山呢?既然你这么敢拼命,就玩一把吧。

第二天,石秀不负宋江所望,一个人到大名府,跟梁中书的人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

应该说,在梁中书周围工作的这些干部,都是个顶个的酒囊饭袋,他们衣食无忧,不想跟石秀在玩命领域开展竞争,尤其对梁山这样大规模的玩命组织,有着强烈的恐惧心理。

石秀充分地利用了这些大宋干部的心理特征,所以,当他出现的时候,首先不是用拳头,而是用嗓子:“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

一听此言,刽子手蔡福、蔡庆高兴了,辛辛苦苦地伺候卢俊义这么多天,总算有机会放卢俊义一马了。于是他们两个撇了卢员外,扯了绳索就走。

这个“扯”字用得好,说明他们两个把绑着的卢员外,变成了自由活动的卢员外。

石秀还是没有用手,而是双脚离地,从楼上飞身而落,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短时间就解决了十几个大宋干部,然后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

梁中书一听梁山有人劫法场,立刻调集了大股部队,分进合击,很快就包围了石秀和卢俊义。

石秀被抓之后,并不是沉默的大多数,他扯开嗓子,当着众多大宋干部的面,对梁中书破口大骂: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我听着哥哥将令:早晚便引军来打城子,踏为平地,把你砍为三截!先教老爷来和你们说知!”

很多人听了,都吓傻了,包括主审官梁中书先生。梁中书心中确实十分忐忑,沉吟半天,也没有对石秀的话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相反,他告诉蔡福、蔡庆,一定要伺候好这两个犯罪嫌疑人,坚决避免他们两个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