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偶像破坏者(第2/3页)

对利奥三世而言,幸运的是他的胜利战绩让他在军中拥有足够的威信,能够轻而易举地压制暴动;但在西部,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西欧一直以来都处于帝国抵抗阿拉伯入侵的屏障之下,目睹了整个因偶像崇拜纷争而起的动乱,这里的人们感到困惑,并且十分惊骇。他们以自身的艺术文化遗产为荣,不知道有什么理由能够突然证明绘画和雕塑成为信仰的阻碍。当时的教皇为此感到大为光火,因为皇帝介入了教会事务当中,于是他在背后为意大利的暴动群众提供了支持。拉韦纳的帝国总督在整个半岛众多城市脱离拜占庭管辖的过程中被谋杀,幸亏教皇在其中奋力阻止,不然很可能这里就会选举出一名新的皇帝了。77

在这样一场只因破坏一尊圣像而起的暴风骤雨中,利奥三世很可能曾希望从这样混乱的局面中抽身,但如今他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一方,因此拒绝退缩。他发布了一道法令谴责圣像崇拜,下令任何圣像和遗迹都必须被立即拆毁。为了以身作则,他收缴了全城的圣骨匣、法衣,以及教堂所用的金银器皿,然后将所有圣物公开销毁。当教皇在信中尖锐地批判他应该停止干涉教会事务,让那些真正有资格的人着手处理时,利奥三世派出两艘战舰前去逮捕他。这两艘战舰在海上沉没了,因此这位最幸运的教皇躲过了被搜捕的厄运,但当教皇以将任何毁坏圣像的人逐出教会作为回敬时,事态进一步升级了。

教皇的言辞在东罗马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成千上万的圣像被砸碎或撕毁;但相比逃过一劫的圣像而言,被毁坏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圣像,从简单的木雕到复杂精美的珐琅或蚀刻金属,这些圣像是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然而利奥却拒绝就此善罢甘休,他的士兵在全城各处游走,没收能找到的所有圣像,以及装饰教堂墙壁的绘画。修道院试图阻止这种行为,尤其是市内势力强大的圣约翰修道院,但他们所能做到的事情却十分有限。上百名修道士携带他们的珍贵圣像逃到卡帕多西亚的荒野,在此地用软岩石建造了秘密的教堂,等待着公众的舆论能够推翻他们残酷无情的皇帝。

然而,大众的争论通常是很难得出什么确切结论的。利奥将阿拉伯人从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下驱逐,当他于740年击败另外一支阿拉伯军队时,(利奥自己本人声称)上帝降下了恩典,对皇帝彻底清洗偶像崇拜的行动加以支持。到了第二年,这种争论不休的局面略有缓和,但一场地震——一直以来都是不祥之兆——袭击了都城,利奥此时已经濒临死亡,在初夏时分他死于水肿,将身后事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他曾经将拜占庭从被穆斯林征服的命运中拯救出来,他也是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位在自己的床上安详去世的皇帝,但拜占庭帝国此时此刻正面临着危险的分裂。利奥所发起的关于破坏偶像(事实上,是“彻底粉碎偶像”)的争议在一个世纪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引发激烈争斗,迫使基督教开始考虑一个一直以来都蒙昧不清的问题:崇拜神明与过度狂热之间的界限到底在何处?凡人关于神圣信仰的描绘究竟该通过一代代的先人们口头讲述,抑或是通过建造偶像来对其顶礼膜拜?一时之间,整个西部的命运陷入了悬而未决的境地。

利奥三世的儿子君士坦丁五世本应有希望解决这些矛盾,但他却表现出了比父亲更加狂热的态度。他从诞生起便对偶像怀有强烈的厌恶,因此也成了拜占庭历史上最为狂热的支持偶像破坏的皇帝之一。在他看来,教会腐败堕落的根源正是偶像崇拜,他下令所有的神职人员发誓拒绝崇拜偶像。他坚定地相信基督本人才是真正值得崇拜的,因此提到“圣人”和“神圣”等字眼时,哪怕只是用来赌咒,也会令君士坦丁五世大发雷霆。他对那些拒不发誓的修道士极其憎恨,有时候会下令将他们的胡须沾上油脂,然后点火将他们烧死。当大牧首反对这样残忍的酷刑并拒绝发誓时,皇帝下令对他施以鞭刑,并将其投入监牢,之后又令他坐在一头肮脏的驴子的背上,绕着竞技场游行。皇帝还对帝国上下的所有修道院宣战,迫使修道士和修女结婚,没收教会财产,并且将帝国军队派驻至修道院进行看守。

君士坦丁五世雇用神学家宣扬他的理论,但他本人也是一位受过优秀教育的人,能够完美地对自身的信仰加以定义。他时常指出4世纪伟大的圣徒该撒利亚的巴西流曾经对偶像崇拜加以谴责,曾经写下认为崇拜皇帝的肖像就像崇拜皇帝本人一样是不正确的。78然而君士坦丁五世希望能够有比古老的论述更坚定的证据来支持他的观点;他希望自己对抗圣像崇拜的战争能够得到官方支持。而教会的意见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巨大的分歧,他们并无意支持过于极端的皇帝,但要强硬促成这件事,办法显然不只有一个。君士坦丁五世召集全体教会成员组成一个大规模的理事会,让自己的支持者参与其中,否定任何反对意见。理事会毫不意外地宣布支持皇帝的任何决定。圣像、遗迹和对圣人的祷告都属于偶像崇拜,一律受到谴责。甚至皇帝最为残酷的净化措施也得到了教会的认可,公开处刑成了他们有力的武器之一。那些拒绝加入破坏偶像行动的人被毒打、致残,甚至在街道上被处以石刑,这一切都得到了皇帝默许式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