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朝遭受着冲击(第11/11页)
道光皇帝在遥远的北京城并不了解广州的禁烟过程,所以盲目地下达了要当众销毁鸦片的命令。既然皇帝陛下有旨,林则徐当然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甚至在这个“崇上”的大清帝国,下属总会把领导者的意图加以百分之二百地执行,所以虎门销烟,就成了一场彰显清廷强大,给予洋人们以震慑的政治行为。
道光十九年四月六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会同邓廷桢、豫堃等人在虎门亲自监督验收,经过两个多月的收缴,共计收缴鸦片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零二千一百九十袋,计重二百三十七万六千多斤。
在收缴工作结束后,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挖了两座用于销毁鸦片的大池子,长宽各十五丈,前边有涵洞通海,从涵洞中可以将销毁的鸦片渣末放出去;后面有水沟,可以从沟里引出水来,把池子冲洗干净。
从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二十二日起,一直到五月十五日止,整整三个星期,林则徐每天亲自到现场监督销烟工作的进行。每天中午随着林则徐的一声令下,早在清晨就已经浸到池里的一百七十箱鸦片,随着食盐、石灰的加入,池子上方逐渐烟雾弥漫,烧化的鸦片渣末,随着大开的涵洞闸门,流到海里。
在三个星期的销烟过程中,除了那些不怀好意的烟贩在暗中咬牙切齿地观看之外,当时的虎门海滩挤满了普通百姓,很多人对这场销烟拍手叫好。
从明朝末年鸦片开始流入中国的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虎门销烟是规模最大、气势最盛、态度最硬的一次销烟活动。当然纵观当时大清帝国从朝廷到地方,一次销烟活动是无法解决鸦片猖獗全国这个大问题的。
更何况,朝廷的销烟活动触碰的是当时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的利益,因此如果联系虎门销烟的后果去看,这实在是一场鸡蛋碰石头的较量,并且在碰撞之前,前者自认为坚固无比。
那么以常规思维去想,“坚固”的大清帝国既然如此强硬地销烟,必然有应对英国人如果发难的措施与预案。然而,如大家所知,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