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洪述祖落网及被处绞刑(第3/12页)

宋振吕与孙中山等随即至上海地方检察厅起诉,要求查明前案,移请公堂将洪述祖引渡法庭,归案审办。[188]上海地方检察厅遂于5月2日致函公共公廨,请预审明确后赶紧引渡,函云:

案据民人宋振吕状称,伊父宋教仁于民国二年二月十日(即公历3月20日——引者)夜间在沪宁车站被人暗杀一案,经英公廨将要犯应桂馨、武士英先后拘获,研讯明晰,引渡内地法庭究办。而案中主使要犯洪述祖,逍遥法外,瞬已多年,迭经钧厅移请京师地检厅屡拘未获,逃匿无踪。此次潜寓沪江,改名张皎厂(即教安),被德人韦而另案控诉,公廨讯判收押。经民人探悉,到廨认明,确系谋刺故父之主犯,是以复扭交捕房收押讯究。伏查先父沉冤殒命,中外所悲,况民系骨肉之亲,切齿锥心,痛定思痛,何幸该犯洪述祖恶贯满盈,罪人斯得。为此具状,呈请钧厅迅予函请交涉员暨英公廨,将该犯赶紧引渡,讯实后明正典刑,以伸国法而慰英魂等情前来。除批示核准外,为此函请贵公廨预审明确,先示引渡日期,俾派干警协提,以便归案讯办,至纫公谊。[189]

5月29日,公共公廨开始预审洪述祖,中国政府代表梅华铨与原告宋振吕代表马斯德、甘维露,以及被告洪述祖代表毕士华、礼明,并工部局刑事检察科代表牛门等六律师相继到庭。[190]同日,《申报》刊登于右任致上海报界电,呼吁各界助宋振吕一臂之力,电云:“宋振吕手获洪犯,为国为亲,可哀可敬。伏思癸丑以来,生民涂炭,举国不察,水火玄黄,罔知所届,洪流播恶,实为厉阶。武、应、赵、袁迭遭天谴,惟余此孽,法网始罹。务望引渡以后,严密防范,澈底根究,庶后之作恶者知天道难诬,助恶者知国法莫贷,并祈海内外仁人君子,助孤儿一臂之力,慰烈士九泉之痛。”[191]

经过数次预审,8月28日,公共公廨宣布将洪述祖移交北京讯办,判词如下:

此案供证审查已明,该被告为案内确有关系之人。察阅证据中各项函电,系由北京缮发,本公廨历办刑事案件,其诉讼管辖权向以犯罪行为地为断。被告洪述祖仍暂还押捕房,候呈请交涉员转电北京巡警总监,迅速备文,派警来廨,提回讯办。此判。[192]

8月30日,上海交涉员萨福楙致电京师警察厅总监,请即派警来提,抑或先交沪检察厅审理。[193]京师警察厅总监旋即呈文国务院总理,认为“此案关系重要,既由公廨判定解京讯办,自可由本厅派警往提”,请求总理批准。[194]

1918年4月下旬,京师警察厅派科员赵志嘉带同巡官并巡警队兵前往上海公共公廨,于当月24日将洪述祖提解到京。洪述祖供词及会审公堂所用、未用各项证据,亦一并带回北京。[195]5月中旬,内务部令将洪述祖及相关证物、供词等交由京师地方检察厅接收,以便提起公诉。[196]8月22日、27日、30日及9月7日,京师地方审判厅对案件进行了四次审理。[197]9月29日,京师地方审判厅一审判决,认定洪述祖为教唆杀人正犯,应按照新刑律,科处无期徒刑,褫夺公权20年。[198]高等检察厅检察官对于地方审判厅的判决提出不同意见,主张处以洪述祖极刑,认为“适用法律必须要出于正当,论罪科刑毫不偏倚,方不失法理之精神。此案地方厅既认定洪述祖为教唆正犯,当然依法处以适当之刑,方为合法。并且宋教仁原为国家罕有之人材,不幸竟遭惨死,殊深悼惜。所以,本检察官有鉴于此,认为地方厅处刑不合,应请法庭撤销原判,改处极刑”。[199]

洪述祖也不服判决,上诉至京师高等审判厅,称“燬宋酬勋位”只是要“与应夔丞同谋损毁宋教仁之名誉,以作其组阁之障碍,非欲将宋教仁杀死”,并称毁宋名誉也非其本心,“实系赵总理授意”,他作为赵之僚属,不能不服从。[200]11月8日、23日及12月2日,京师高等审判厅又对此案先后进行了三次审理,[201]认为洪述祖“教唆应夔丞杀害宋教仁,征诸全案诉讼记录,可得积极之证明”,“该控诉人确系指使应夔丞杀人之教唆犯,证据极为充分,已无研究之余地。其控诉意旨,无非饰词狡卸,俱难认为有理由”,原判决“引律定刑于法并无不合”,因此判决洪述祖“控诉驳回”,仍照京师地方审判厅原判办理。[202]

京师高等审判厅还附带审理了宋教仁之子宋振吕私诉一案。宋振吕提出要洪述祖赔偿宋教仁死后其在上海及北京所消耗的费用,至少2万。洪述祖强硬答复:“我不但不承认赔偿他损失,并且我还要令他赔偿我的损失。”[203]1919年3月31日,京师高等审判厅判决洪述祖给予宋振吕抚育费1万元,其余原告请求均驳回。[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