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大题目”下所谓“要紧文章”之内涵(第2/3页)

由“东电”可知,应、洪的宪法起草主张,主要强调两大核心内容:一是将来宪法中关于国务员的确定,除总理须通过国会投票外,各部部长均无须通过投票决定;二是总统有解散国会之权。这样的构想可以保证总统享有较大权力。应、洪试图通过操弄宪法起草来尽量制定出一部符合袁世凯心意的宪法,为此,除了要进行舆论宣传外,还必须收买国民党议员支持这一计划,这就是“东电”所谓“文字鼓吹”与“金钱联合”。

具体讲,“文字鼓吹”,就是指通过舆论鼓吹上述宪法起草的两大目标,特别是鼓吹宪法应赋予大总统“解散议会之权”。如前所述,应夔丞在1月30日就写了一份呈文给大总统,名曰《制定宪法之必要》,专门阐述此意,认为:

采取内阁制者,大总统无不有解散议会之权,非为大总统扩充权力,实藉大总统以为监督。大总统监督议会,而议会不敢怠荒,议会监督内阁,而内阁不敢专擅,相维相系,而立法与行政两部,乃并流而进,不致有畸轻畸重之弊,而采用内阁制之精意,乃于是乎得矣。[67]

在呈文后,应夔丞还报告了自己已经采取的“运动”办法,称:“运动起点之办法,已使众议院之中心议员如杭辛斋等,密合各党有起草资格之议员提掖此义,兼侦反对者之意见,设法融化。一面令选举最占优胜之国民党报馆鼓吹斯旨。今将已刊之报先行粘呈备核,可使激动社会一般之心理趋向于一端,然后将预定之手续分道急进,庶得一发而收效也。”[68]该呈文由洪述祖回京后代呈大总统,洪随后在给应函中有“手折递后,甚为欣悦,云足见老弟办事出力”等语,[69]指的就是这件事。可知袁世凯对应、洪正在策划收买国会议员及国民党报馆,操弄宪法起草,是知晓的,并且予以鼓励。

应夔丞所谋划的两方面的“运动”办法,皆以金钱为手段。其中收买众议院议员杭辛斋“密合各党有起草资格之议员”进行鼓吹,可以从应宅所获1913年1月25日应夔丞致杭辛斋的一封信得到佐证。函中写道:

国会事设再无事自扰,只争南北地点,则大局不可救药。自此事发生以来,假款则违反常度,变借债为讨债,蒙事则易和平为威逼,盖外人窥见内状之不稳,有以致之也。□意不问将来总统为员为长,决从革命之根本上解决。解决维何?宪法是也。譬如老板要挡手负责任,又不许挡手用人,即此一条,已属不成为法,余可类推。公选议员,责无旁贷,□今南来,注重在此,虽倾家丧身,必达其目的。望公飞速莅临申。如为年用所羁,□当代筹区区,以济年关之急耳。特再奉达,即颂大安。□□立正。廿五日亥刻。[70](□或□□代“夔”或“夔丞”)

此函开头“国会事设再无事自扰,只争南北地点”就是指部分激进国民党人组织欢迎国会团,主张自行召集国会,自行确定国会地点。接下来一句是指欢迎国会团的出现给大借款与处理外蒙独立事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再下来,应夔丞提出,不论谁做总统,要从根本上解决总统权力问题,只能通过宪法规定。“为员为长”之“员”与“圆”通,“不问将来总统为员为长”,意即不论谁做总统。“□今南来,注重在此”,是告诉杭辛斋此次由京南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宪法起草问题上用力,这透露出洪、应在南下调查欢迎国会团真相的同时,已经开始考虑操弄宪法起草之事。“公选议员,责无旁贷”,则是要求杭辛斋帮忙鼓吹。为此,应夔丞对杭辛斋采取了“金钱联合”策略。在应夔丞1913年2月所呈支出清单中,我们看到有“支杭辛斋洋四百元”的记录。[71]杭辛斋是否答应帮忙鼓吹,因材料所限,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应夔丞所谓“已招得江、浙两省过半数主张两纲”,不过是张皇之词。

至于“令选举最占优胜之国民党报馆鼓吹斯旨”,则主要是以金钱收买国民党《民强报》而为之。先是洪述祖1月下旬到达上海后,正值农历岁末,该报馆负责人王博谦找到洪述祖,说应夔丞“允协一千五百元,为该馆卒岁之资”,希望洪述祖在应夔丞前“为一言吹嘘”,洪述祖答应了;王博谦“又属向中央说项”,洪述祖“亦允相机办理”。随即,洪述祖于1月30日写信给应夔丞告知其事,[72]并附王博谦与该报馆另一负责人章佩乙致应夔丞函,索要1500元。王、章于函中写道:

夔公大鉴:前晚畅领大教,快何如之。所谈宪法上之改革条件,晤洪君商定,已遵命属笔,于今日本报登出半篇矣。岁暮途穷,馆事危极,一路救星,专赖我公,无论如何,终须惠假我一千五百元,俾得维持过去。公我党伟人,既有志于建设事业,区区言论机关,想无不鼎力扶持也。彼此维系,伏乞援手,并希从速儩下,以济眉急。明日报已停刊,债户环伺,弟等筑台无术,避之无路,望勿坐视,以索我于枯鱼之肆,异日《民强》之存在,皆出自我公之赐矣。书不尽言,待命而已。此颂大安。弟博谦、制佩乙再拜。[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