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任性的郑成功(第2/4页)

郑成功复书谴责清廷妄启战端,袭破我中左地盘,称自己时已聚集了数十万兵力,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散的,要求清方划足三个省份的地方作为自己的边区,才能做到“山海无窃发之虞,清朝无南顾之忧”。

郑成功还提出,清兵必须退出漳泉、龙岩、惠安、仙游等地,让自己在这几个地方征饷一百万,才有和谈的可能。

这年十一月,李定国又取得了震惊天下的衡阳大捷,震骇莫名的清政府只好对郑成功做出让步,同意将泉、漳、惠、潮四府让出,任由郑成功驻军及筹饷,并真的封郑成功为海澄公,赐予靖海将军印。

郑成功一听,乐了,胃口更大,在派兵到福、兴、泉、漳四府属邑征派粮饷,备办船料的同时,又提出自己的兵马繁多,也许三个省份的地盘尚不足安插,要求清廷同意自己效仿高丽、朝鲜的成例独立建国。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李定国派人来邀请郑成功联兵合击广东了。

永历七年(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二月,李定国率部从广西贺县出发,沿路占领了梧州等战略要地,于三月初正式进入广东。

在广东,李定国继续发扬其逢战必胜的凶狠作风,三月十四日连接攻取了开建和德庆州,二十六日兵围肇庆。

随后,又分兵占领四会、广宁。

李定国大军入粤,海内风云为之一变。

两广抗清武装纷起响应,广东境内的罗定、东安、西宁、新会、顺德、韶州、从化等地很快遍树大明旗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镇守在广东东部与福建接境的清潮州总兵郝尚久也再次反正了。

郝尚久原为李成栋部将,跟随李成栋一同降清,跟随李成栋一起返明;李成栋死后,广州失陷时,他再一次降清,现在,在李定国的感召下,他又一次返明了。

由于他是清潮州总兵,拥兵既众,辖地又广,造成的影响极大。

反清之日,郝尚久自称新泰侯,改元永历七年,勒令全城割辫裹网,改换回大明服饰,拘捕了普宁、澄海、揭阳、饶平等县的知县。

这么一来,搞得广州地区的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等手足无措,日子相当难过。

不过,潮州的西面惠州还在清军的掌握之中,惠州的存在,割断郝尚久与李定国联合。

另外,潮州除了受到北面大埔、镇平(今广东蕉岭县)、程乡(今广东梅县)等地清军的包围外,还受到来自东面福建漳州清军的威胁。

面对这些困难,郝尚久并不害怕,因为,纵然不能和李定国会师,东面还有强大的郑成功一军与自己相策应。

举事前,他就和李定国一样,早早派密使联合好郑成功了。

只要郑成功践约遣主力西上,则郝、郑、李三军同时发力,收复全粤绝不是梦想。

然而,郑成功迟迟按兵不动,这让郝尚久日感忧惧,好不焦躁。

非但郝尚久焦躁,李定国也坐不住了,再一次写信催请郑成功出兵,信中说:“你如果还感念君王深厚的恩德、怀有父亲被敌人扣押的仇恨,就应该以广州为战场,扬帆南下,收取半壁长城,成为中业的核心力量。否则中兴大功告成之日,京观胜纪,云台香字,千载传流,却没有国姓爷你在里头,那么岂不辜负了先帝曾经的特殊眷顾?因为这又焉能说你顺应时势的发展呢?我殷切地期望着你能做出应有的贡献,匆言,幸照。”

为什么郑成功迟迟不肯发兵?

其实这不能怪郑成功,要怪就怪郝、李二人的相邀来得不是时候。

郑成功现在正和清廷和谈,而且在和谈中获利巨大,他借和谈之机,已经福、兴、泉、漳四府属邑征筹得百万粮饷,而且还有望像高丽、朝鲜一样,以金、厦为基地,建成一国,自为国主呢。

所以,李定国虽能复兴大明为己任,国姓爷郑成功却未必肯毕世为朱明之臣。

据《台湾外纪》记,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正月,郑成功在海澄县接见周全斌时,曾问以恢复进兵之策。周全斌回答道:“以目前大势论,藩主如果志在勤王,必须先从广西通过,到达贵州行在,和孙可望、李定国会师,将两广势力连成一片,浩浩荡荡开出江西,从洞庭直取江南,这是上策。怎奈金声桓、李成栋已经败亡,广州又被清军占据,从广东、广西前往贵州的道路根本走不通,所以,这条上策已经作废。现在能做的,就是坚守各岛,上拒舟山,以挡北来之敌,下守南澳,以遏南来之侵。努力经营海上贸易,筹足粮饷。再举兵攻占漳、泉二州,以该二州为基业。陆路由汀郡而进,水路从福、兴而入,则整个福建都在掌握中了。”

郑成功赞说:“此诚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