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广州失守(第2/3页)

不过,耿仲明、尚可喜二人因犯了清廷的“窝藏逃人法”,耿仲明惊恐之下,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十一月自杀;尚可喜没有自杀的勇气,静候清廷的处分。

在此用人之际,清廷其实并没有打算重责二人,只是免削爵,罚银减为四千两,仅此而已。

耿仲明既死,清廷便改将平南、靖南二藩兵力由尚可喜负主要责任,耿仲明之子耿继茂仅以阿思哈哈番职位统率其父旧部充当尚可喜的助手。

永历政府方面,当年李成栋兵败身死,其部将杜永和便暂代掌李成栋一军的兵权。

杜永和让自己的部将阎可义扼守梅岭,自己率大军返回广州。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按照这一逻辑,则不想当主帅的将军不是好将军。

杜永和绝对是一个好将军。

因为,他想成为李成栋一军的主帅。

他重贿军中诸将,让他们替自己向朝廷请命,希望朝廷将两广总督的职务交付给自己。

永历朝的廷臣都一致反对。

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弘光、隆武两朝是怎么覆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朝廷没有可以直接调遣的军队。

永历政府现在也没有直接听命于朝廷的军队,如果能趁李成栋刚死,把这支军队攫取在自己手里,以后很多工作的开展就顺畅得多了。

所以,廷臣们都主张安排一名朝内要员去接管这支军队。

钱秉镫认为:“就目前来说,我朝诸将中只有李成栋之子李元胤可堪一用。如果在李成栋死讯初至,便命令李元胤驰入李成栋军中,代替元帅工作,而召令杜永和入朝代替李元胤的禁军工作,即使杜永和想抗拒朝廷命令也无从抗拒李元胤行使元帅工作。李元胤此人果断有智略,他的各位弟弟如李元泰、李建捷全都在军中担任要职,一个个骁健无比。李元胤到了李成栋军中,就算军中有将领心怀不服,李元胤也有办法将之制服。彼时,将军府移到南龙,驻重兵于梅岭,清军再精锐也不能长驱而入。”

李元胤的确是个足以托付大事的人。

李元胤,字元伯,河南南阳人,原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栋为盗时掠良家子,养以为子。自少年时代起,李元胤一直跟随李成栋出生入死,但他稍读书,知大义。

佟养甲被李成栋胁迫降明后,一直怏怏不乐,多次暗中与清廷联络,准备内应反攻明军。李元胤觉察其奸,请得永历帝手谕,设计捕杀了佟养甲及其亲丁数百。

另外,明朝梧州杨大甫打仗不行,却鱼肉百姓,常常带兵劫掠行舟,甚至杀戮往来军使、抢夺贡物。

李元胤激于义愤,亲手斩杀了杨大甫。

所以,钱秉镫称“元胤可用”,所言非虚。

但,廷臣均不同意。

李成栋举旗反正,从其后来的表现看,对明室的确忠心耿耿,但,他未死之前,朝廷始终对他忌惮无比,事事均看他的脸色而行。

现在,李成栋已经死了,让李元胤执掌其军,岂不是又重新培养另一个对朝廷有威胁的李成栋来?

廷臣们的意见是:接管广州总督的,必须是朝廷里的人。

那么,谁比较合适呢?

大家议来议去,觉得戎政侍郎刘远生比较合适。

刘远生和李成栋是陕西同乡,两人关系较好,刘远生和李成栋军中很多人都熟,而且,刘远生绝对是忠于朝廷的人。

于是,永历帝派戎政侍郎刘远生持手敕前往广州接管两广总督职务。

事实证明,这是一步臭棋。

永历政府里的书呆子们哪里想得到,杜永和手里已掌握着两广总督大印,早已开印视事,根本就不把刘远生当根葱,挥挥手,将刘远生打发回了肇庆。

永历朝中众臣大眼瞪小眼,全傻了。

还能怎么办?

凉拌!

朝廷无可奈何,只好默认了杜永和自动继任两广总督的事实。

不过,这杜永和也实在不是东西。

他原先留阎可义领兵镇守南雄,阎可义曾于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七月统兵翻越梅岭进攻南安府(府治大余),兵败,大、小梅岭都被清军占领。阎可义回南雄,惊忧而死。

杜永和想都不想,就派罗成耀去接替阎可义守南雄。

罗成耀百般拒绝,埋怨说:“尔等俱安享受用,独苦我邪!且国公(指李成栋)屡出,未能一逞,今以我去,能又何如?”

照理说,罗成耀畏敌如虎,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就不应该让他去守南雄了,不但不要给他守,还应该把他革职开除算了,可杜永和却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并施以重贿,硬是动员起他去赴任。

结果,罗成耀只匆匆到南雄巡察了番,便回驻于韶州,只留下中军江起龙坐守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