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欲哭无泪“老媒婆”(第2/2页)

高杰移镇徐州前,因贪图扬州富庶,想将家口安置于城内。扬州百姓恨高杰军平时抢掠焚杀太狠,集体罢市登陴,拒绝高军入城。这么一来,搞得高杰暴跳如雷,竟然尽起精锐,疯狂攻城。扬州进士郑元勋想充当和事佬,出面调停,却被因愤怒失去理智的扬州百姓当场击杀。

史可法又不得不焦心如焚地到扬州城外的高杰军营里反复劝说,一味姑息迁就,答应把扬州附近的瓜州作为高杰军家口的安顿之地,一场纷争才算平息。

史可法为了协调这些骄兵悍将的矛盾,就经常这样多方奔走,穿梭其间,老百姓背后给他送上了一个妥妥的外号——“老媒婆”。

江淮一带有民谣这样唱:“谁唤番山鹞子来(高杰绰号),闯仔(黄得功绰号)不和谐,平地起刀兵,亏杀老媒婆(即史可法),走江又走淮,俺皇爷醉烧酒全不睬。”

听到这些民谣,史可法连死的心都有了,私下对人说:“天下大事已经糜烂不可为。先帝遇难之日,我待罪于南京,本应殉主自尽,只是念及国家大业,这才留下贱躯希望能为国家重建出一把力,哪承想竟然弄出了今天这个局面!四镇已经尾大不掉,现在能做的,就是将这四个镇将的头颅斩下,高悬在国门上,以警诫任事不忠者,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也叹息说:“马士英借四镇势力成就迎立大功,则四镇便成了马士英的同盟者。史可法为了将四镇争夺过来,就火急火燎地对他们进行加官晋爵。这么一来,官爵贬值,有识之士均知大明无望了。”

愤慨也好,悲叹也罢,全都无济于事了。

诚如李清所说:“如果众人当然果断地根据伦序迎朱由崧登位,那么登位后的弘光就不用依靠四镇护送到南京,则马士英和高杰这些人又哪里会有居功自傲的资本?”

种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

谁种下的恶果,就由谁慢慢去咀嚼、慢慢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