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说明朝的两京制(第2/2页)

在留都南京,除了“吏隐”的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的都御使、御史,翰林院侍读学士等文官及充任监军的太监外,还有一类很特殊的人——勋臣。

所谓“勋臣”,即指国家元勋的后裔,这些人所构成的集团也称世袭贵族集团。该集团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人魏国公徐弘基;开国第一猛将常遇春的后人怀远侯常延龄;开国第一谋臣刘伯温的后人诚意伯刘孔昭;靖难功臣赵彝的后人忻城伯赵之龙等。尽管这些人都有一个超级牛的祖上,但作为功臣之后,他们世代被国家豢养了起来,在政治上并不具有很大发言权,只好悠游林泉,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自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动脑、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衙门官员、太监、勋臣三类人员共同组成了南京政府部门。

这个政府部门有三个人掌握着实权,即:南京兵部尚书、提督南京军务勋臣、守备太监。

南京兵部尚书姓史,名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

崇祯皇帝曾有意提拔史可法在北京担任兵部尚书。有人却说:“史可法任南京兵部尚书,淮扬则平安无事;史可法一旦调离,则江淮危险,请圣上留他在南京以维系东南人望。”

崇祯经过慎重考虑,遂改任史可法为南京兵部尚书,主管东南一隅的军务。

提督南京军务勋臣的乃是忻城伯赵之龙。

担任南京内守备的大太监叫韩赞周。

张怡记载,崇祯末年,南京缺守备勋臣,廷臣经过讨论,首推忻城伯赵之龙。安排赵之龙担任提督南京军务勋臣的当日,崇祯帝带领三个儿子亲自接见了赵之龙,赐座、赐茶,特别交代说:“留都南京是根本重地,朕已经精心挑选及起用了两个人,其一为司礼太监韩赞周,此人忠诚勤谨,足当守备之任;另一为兵部尚书史可法,朕虽没见过他,但大家都说他大材堪用,朕便依言予以重用。现在加上你,一共是三个人,有你们三个人主持南京的工作,朕可以放心了。不过,韩赞周只擅长干扫地洒水之类的事儿,史可法出身于寒门,看问题的眼光恐怕欠缺。如果爱卿能与国家休戚相关,所起的作用会比韩、史二臣更大。朕也知道你一定会尽职尽责,所以朕委此重任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