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公赐剑(第10/11页)
小乔忙将目光从周瑜身上移开,恭敬地弯下腰去,问道:“啊!萍妹抱怨什么?”
“抱怨父亲不该把编钟送给你。你看啊,编钟没了,乔姐姐也就不爱进宫了。乔姐姐不爱进宫了,往后我就见不着乔姐姐了。乔姐姐天天快活了,妹妹我就要天天孤单了……”
青萍嗔笑着,又亲热地挽住小乔的胳膊,举步往大堂深处走。小乔知道,她心里舍不得那座编钟,想再去看一眼。小乔无法,只得向周瑜投去匆匆一瞥,挽着她往编钟的方向走去。
周瑜的脸色瞬间冷峻下来,就好像有层面具,随着青萍的转身自行脱落了。
夜深了,华灯骤熄,整个大都督府都沉浸在静谧的黑暗之中。而在离后花园不足百米的后山竹林,月光却如水银般倾泻闪耀,碧如新玉的春竹拔得高高的,似乎在竭尽全力,靠近那青紫色的布满虹彩的天空。在那里,一群色彩黯淡、神情疲惫的群星的中间,有一轮银盘似的圆月,正散发出珍珠似的光辉。
竹林深处一湾奔腾不息的流水旁,正站着举头望月的周瑜。在银白色的月光下,他的脸苍白得出奇,然而更奇怪的,是他那惯有的镇定的笑容。是的,即便不说话,他看上去也是在微笑着,不过,不知是牵强还是内心落寞,那笑容里有股说不出的寂寥。
他不是一个人,在他身后,伫立着他的水师大将军吕蒙。
“依例,君王把王剑交付于谁,等于把国之命脉托付于他。”半晌,周瑜终于低声道。他的语调如此低沉,以至于不像在对吕蒙说话,而像在对自己低语。
吕蒙正手执那柄王剑仔细端详,好一会,才诧异道:“可你已经是大都督了,早就三军在握,主公为何还授你王剑哪?”
周瑜沉默了,寂寥的神情里又多了一份悲怆。
吕蒙缓缓拔出王剑,在剑锋出鞘的一瞬间,忍不住失声惊叫起来:“断剑!……大都督……主公这是何意?”
周瑜低下头去,似乎在凝望地上的月光,又似乎在观察竹叶上来回滚动的露珠。“这不是很明白吗?主公要夺我兵权。而且,为了无损王威,让我主动负罪请辞。”
吕蒙一怔,好不容易才勉强消化了周瑜所表达的意思。对他来说,理解主公的举动与猜谜没什么两样。
“主公好狠心哪!”吕蒙感叹道,脸上有股薄薄的愤恨。
“当然了,第二个用意,是主公自断剑锋,决意不取荆州了。”
“主公好糊涂!”吕蒙大叫起来,声音里饱含了焦虑和痛苦,和他的大都督一样,不知从何时起,夺回荆州的信念已经深入他的骨髓。
周瑜一声长叹,继而又摆摆手:“我被罢撤之后,也许你会被我所累,主公可能会贬你为一个步卒、一个水手,甚至有斧钺之灾。”
吕蒙先是一怔,然后嗓音一沉,低声道:“不怕。不管把我劈成几瓣,吕蒙仍然是吕蒙。”
“不过也不一定,主公也许会突然升你做大都督,让你一步登天。”周瑜看了看吕蒙,又微笑了起来,眼睛里闪过一抹奇异的光亮。
“什么?”吕蒙再次惊叫起来。显然,这样冰火两重天的推测,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除了惊诧,他不可能有别的反应。
周瑜抬起头来,仰望着空蒙绮丽的夜空。那圆月还挂在那里,不过一大片乌云正从远处飘移而来,莹润的月色正逐渐被遮挡、被掩盖。
“天威莫测,祸福难料啊!越神秘者,越崇高。”周瑜对着天上半遮半掩的月亮,嘴角轻轻上扬,语调里含着一丝讥讽。
吕蒙思索着,片刻之后,又将目光掉回到周瑜身上,再斩钉截铁地重申:“不管祸福,吕蒙都是吕蒙!”
周瑜脸上露出由衷的欣慰,过了一会儿,却又语气沉痛地叮嘱:“吕蒙啊,如果你说过什么对不住主公的话,主公问你时,你务必一字不落地禀报主公。生死祸福,由主公定断。”
“当然!”吕蒙回答。
“如果你的部下说过什么对不住主公的话,主公问你时,你不准为部下担当。他们的生死祸福,亦由主公定断。”
“大都督……”吕蒙惊叫起来。
周瑜突然朝他深深弯下要去,作揖道:“拜托了。”
吕蒙伸出手来想将他拦住,可那手到底停在了半空,他只痛苦地应声道:“末将领命。”
周瑜站起身,凝视着灰暗混沌的夜空,思索再三,又接着叮嘱:“如果主公什么都不问,你哪怕有千言万语,也要一声不出。”
“这又是为何?”吕蒙惊诧极了,浓眉几乎拧成一摊黑墨。
“主公不问,是因为什么都明白。你不说,是因为怎么说都是多余的。”周瑜道。
吕蒙又听不明白了,对这样玄机似的话语,他向来缺少悟性,也没有探究的兴趣。不过,今晚让他惊讶的事情太多了。出于习惯,或者说,是出于对大都督的忠诚,他没有再问下去,而是沉声答道:“末将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