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都是为了权力(第5/8页)

从反秦的角度来说,项梁的这个倡议只有对没有错。

但田荣却提出了个条件,你杀了田假,我就跟你合作。你不杀田假,那你就跟田假合作吧。

项梁当然不会杀田假。田荣最后不出兵。

反秦势力虽然经历几次暴力整合,现在分成楚、赵、齐、韩、燕几个公司,虽然都高举着打倒秦朝反动统治的大旗,但仍然是散沙一盘,在与秦军大战的同时,还抽空搞些摩擦。

仍然是那句话,如果秦朝最高层这时突然觉悟起来,举全国之智、拼全国之力,从国家元首到一般小屁民都支援章邯的工作,做好章邯的坚强后盾,要灭这几股力量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秦朝已经没有这个可能了。

这个可能完全被二世和赵高掐死。

赵高是史上排名很靠前的奸臣,同时也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对前线的情况是很了解的,但他仍然不想让二世了解。他现在最关心的不是前线的战事,而是他个人在朝中的权势。

他通过策划沙丘事件进入权力核心层之后,做了很多事,但全是利己害人的事,利国利民的事半件也没有做过。他看谁不顺眼就杀谁。

连他也觉得,自己杀的人太多了,多得让他也觉得后怕起来。当然,如果他觉得后怕起来后,就主动收敛还算是悬崖勒马,善莫大焉。可这样的人能在做坏事的大道上悬崖勒马吗?他为自保,为了杜绝别人到二世面前的告状,就对二世说:“陛下知道皇帝为什么尊贵吗?”

二世当然不知道。他要是知道了,赵高还会问吗?

赵高说:“原因很简单。皇帝之所以尊贵,就是只让大家听到陛下的声音,但不能老让大臣们看到陛下的堂堂相貌。现在陛下还很新嫩,对很多事的考虑未必都到位。现在天天在那里坐朝,按时上下班,好像很遵守纪律,但如果在某件事情上出了偏差,就等于把自己的不足之处晒给大家看。大家就会觉得陛下一点儿也不英明了。所以,陛下以后应该在宫里上班,大臣们的奏议全部交到宫中来,跟我们这些精通法学的人好好研究之后,再作出处理。这样一来,大臣们就会觉得陛下是英明领袖了。”

二世一听,这样一来,自己不用老是那么早就去刷卡上班了,可以在后面一边喝酒一边泡妞地处理国家大事了。他立刻“准奏”。

二世“准奏”之后,连国家大事都不用处理了。大臣们的奏章一到赵高这个法学专家那里就都已经处理掉了。于是,大权基本都拿在赵高的手里。

大臣们都见不到英明领袖胡亥同志了,都知道这是赵高搞的手脚,谁也不敢做声了——你就是发出再大的声音,最后也只能传到赵高那里,然后坐等赵高来处理你。

但李斯仍然不满,仍然大发牢骚。他现在是名义上的首席大臣。他当了这么多年的首席大臣,即使在嬴政活着时,他也是能够天天见到始皇帝的那张脸,过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生活。可现在他居然见不到二世那张新嫩的面庞,拍马屁业务无法开展。这就意味着,他就要被边缘化了。一个长期在权力中心地带长袖善舞的人,最不愿意的就是被淡出权力中心。他要是没有意见不发牢骚,他就不是那个熬夜写《谏逐客书》的作者了。

他的牢骚很快就传到赵高的耳朵里。赵高现在谁都不怕,但对李斯还是有一点儿忌惮的。这哥们儿是跟始皇帝闹革命出来的,属于标准的老一辈革命家,功劳苦劳都摆在那里,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绝对属于德高望重那类人。这类人不但有水平,而且很有号召力。现在赵高不怕他有水平,而是怕他的号召力。他要是组织起来,所有大臣都跟着他把赵高群殴一顿,赵高再怎么牛也会被打死的。所以,得想法办搞定这个家伙。

赵高治国没有水平,打仗更没有水平,但这哥们儿挖坑害人是很有水平的。

李斯的智商很高,但玩坑人这一手却远不如赵高那样高明了。

赵高直接去找李斯,一脸坏笑地对李斯说:“丞相大人啊,你是知道的,现在关东那里的盗贼太多了,到处武装闹事。可咱们的皇帝陛下却天天只想着如何去修阿房宫,用心去搜罗良种狗和名马这些玩物。我很想去劝劝他。可我的地位太低了,哪敢开这个口。你是首席大臣,劝诫皇帝是你的职责啊。你为什么不劝他?”

李斯一听,觉得赵高这话真有道理。连赵高这样的宦官都想出来说话了,自己拿着丞相的工资却老是紧闭鸟嘴,也太不像话了,于是就对赵高说,你说得很正确。我也很想当面跟他说这些话了。可是现在皇帝陛下不坐朝上班,我连见他一面都难,哪能当面对他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