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除掉障碍(第3/8页)

吕不韦死后,他的家人就把他偷偷地埋葬了。

嬴政下令,把哭过吕不韦的舍人们都赶出境外,然后下令: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这时秦国得到魏国的一封信,信中请秦国派部队帮助他们一起去攻打楚国。

嬴政读着这封信,不由笑歪了脸。魏国真是个奇葩国家,我们秦国天天打你们,都已经把你们的国家打得又平又扁了,现在居然还去跟楚国发生武装冲突。这不是等于帮我们去消耗楚国的力量是什么?这事要不是帮忙,那寡人不是猪头才怪。

于是,秦国决定不但援助,而且要大规模援助魏国,他们动员了四个郡的力量开过去,跟魏国猛打楚国。

同时,嬴政还派桓齮再打赵国。

始皇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桓齮与赵将扈辄在平阳大战,结果斩杀赵军十万,扈辄的脑袋也丢了。赵国震动。现在赵国的人口不多,经不起几个十万的损失了。眼看秦国大军继续开进,只得派李牧出来。

赵王任李牧为大将军,带着部队与秦军在宜安、肥下一带决战。

桓齮刚大获全胜,觉得大规模斩赵军真爽,正牛得要命,做梦都还想找赵军作战。这时看到李牧又带着一群赵兵前来,不由笑了,“呵呵,送死的又来了,太及时了。”

这哥们儿以为自己能打败扈辄,同样也可以打败李牧。

哪知,李牧跟扈辄的差别太大了。

当然,桓齮对李牧还是有所提防的。他也知道李牧很善于防守反击。他现在深入赵国后方,最怕打持久战。他怕李牧会像以前廉颇那样,设营垒阻击,让他师老兵疲,然后大举反攻,那他就吃不消了。于是,他就率主力进攻肥下,意图是拿下肥下,刺激一下李牧,让李牧出兵援救,他就可以在运动战中消灭李牧。但李牧是什么人?一个名列战国四大名将的人哪能这么轻易中计?他一眼就看透了老桓的阴谋,便什么也不做,继续在那里坚守。

但那个赵葱却是个菜鸟,看到肥下城破在即,急忙来找李牧,叫李大将军快去救肥下。再晚就完了。可李牧没去救肥下。

他不去救肥下,并不表明他没有行动。他瞅准了个机会,突然向秦军的大本营发起攻击。

桓齮想不到这哥们儿会来这一招,急忙回军迎战。双方在肥下城之下交战,李牧奇兵突出,硬是把秦军全部就地歼灭。

桓齮只身逃回,这才知道,在会打仗的牛人面前,自己真的太小儿科了。

赵王大喜,封李牧为武安君。这个封号跟白起一样了。可见现在赵王对李牧的倚重。

桓齮被打得很没有面子,便乘着李牧回去,又带着部队打过去,夺取了宜安、平阳和武城,算是给领导有个交代。

韩国看到赵国那么牛,都给秦国打得那么狼狈,自己这个综合实力远远不够秦国打一下的。他们实在不想跟秦国玩了,但现在玩不玩是秦国说了算,不是韩国说了算——那句弱国无外交的话可不是乱说的。他们想了想,还是发扬传统的割地精神,派出使者跑到秦国,主动割出一部分土地献给秦国,然后还要求当秦国的二层机构,成为大秦帝国的子公司。

这个使者是个历史名人——韩非。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也是李斯的同学,水平是有,可是韩王却不把他的水平当水平。他向韩王提出了很多建议,但韩王一概不理,弄得他很郁闷。你再怎么狠,但你在一个菜鸟老大手下干,你的狠也等于零。如果你继续在这样的老大手下混,你也会是菜鸟一个。

这哥们儿看到自己不被重用,闲得没事干,就天天拿起竹简,写自己的文章,一共写了五十六篇,十多万言。十万字如果放在现在,很多网络作家估计三五天的时间就可以大功告成。可那时都写在竹简上,要拿着毛笔醮着墨在竹简上写完十万个没有标点符号的文字——而且还是笔画最烦人的篆字,那是很花功夫的。装完这么多文字,估计得砍掉一大片竹林。

而且他的这些文章,几乎都是名篇,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到现在仍然有人在读。

这哥们儿在当时就已经很出名,嬴政老早就听说过他。这时知道韩国的使者正是韩非,心里很高兴,十分想见到他。

韩非知道嬴政想跟他见面,也很高兴,就给秦王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见解向秦王陈述了一番。

嬴政一看,果然牛啊。

李斯曾跟韩非是同学,知道这位老同学要比他厉害得多,要是让他成为自己的同事,以后自己的市场就会全面压缩,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现在大王想灭掉诸侯,作为韩国的传统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之一,韩非一定是只为韩国着想而不会为秦国着想的。这是人之常情啊。对这样的人,最好来个以法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