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个天下更乱了(第6/11页)

这个策略好像很对。

仍然是那句话,好像很对,其实是不对的。

首先,齐国刚刚给乐毅打得大败,连失七十二城,现在正挣扎在亡国的边缘。而齐王又刚给楚国的大将淖齿搞定——虽然后来齐人又把淖齿搞定,立了齐王的儿子当接班人,但现在他们能有多少实力可以出兵?即使他们有实力,但他们能跟一个与他们有仇恨的国家合作吗?所以说,这个合作是完全不可能的。

另外,他们还在合作协议书里加了一条,除了伐秦之外,顺便灭了周室。

楚国这时完全是用自己的价值观揣度中原诸侯的价值观。

周室到现在,基本没有哪个国家把他们当一回事儿了——以前哪个国家换届都还拿个文件上报,存个档。现在连这个手续都免了。把名存实亡套到他们的头上,老早就合格了。但他们仍然能活到现在,那是因为他们到底还顶着“天下共主”这个招牌。谁要是敢在他们头上动土,就等于制造把柄给敌对势力拿住,然后大家就有理由对你来个群殴,你能受得了吗?

但楚国从来没有把周室当自己的上级,老早就想搞定这个“天子”。只是忌惮其他国家的厉害,这才没有动手。现在他们觉得完全可以瓜分这块地皮,以之作为合作的红利拉人入伙了。

哪知,还是不行。

周室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派东周的武公跑到楚国,直接对楚国的令尹昭子说,你们不能打周室的主意。

昭子一听,底气立刻不足,赔着笑脸说:“我们从没有这个想法啊。不过,我还是想问问,打其他国家的主意都可以,凭什么不能打周室的主意?”

武公说:“不知道你是真的傻还是装傻?现在周室的地盘还有多大?认真算起来,也不会超过一百里,但周室仍然是天下共主啊。你得到这块地皮,你的国力也不会强大起来,你的军队也不会威武起来。谁要是去跟周室作对,谁就得背上一个犯上作乱的罪名。可现在,有些人仍然想去占领它。我想,那肯定是因为传国的神器还在那里。老虎的肉有腥味,而老虎又凶猛无比,但人们仍然想得到它。而现在楚国正处于老虎一样的情形。谁要是分了楚国的土地,谁的国家的国土面积就会大大地得到扩张,谁的人口数量也会大大地增加,其综合国力也会大幅上升。而且楚国又刚刚从周那里得到传国的神器。只怕这些神器还没有运到楚国,大家的部队就已经大喊大杀地进入楚国了。”

楚国高层一听,这才知道,取周计划是天下最蠢的计划。而且韩国也是一个难以合作的国家,于是这个策略才一提出来就被废了。

秦国一看,这些国家虽然天天在玩着合纵之策,可是没有哪次能玩得大功告成,心里很高兴。你们不会玩,但不表示我不会玩。

于是,继续向赵国进攻。

公元前280年,白起带着秦军与赵军大战,取得巨大的胜利,斩首二万,光狼城归于秦国的版图。接着,司马错又带着陇西的部队,南下楚国,直接攻打楚国的黔中,并轻松地拿下。

楚国此前曾在那里制订伐秦的计划,哪知秦兵来了,他们的胆子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他们怕秦兵继续打过来,忙派使者去跟秦国谈判,请秦国不要打了,汉水以北还有上庸一带全划给你们,行不行?

秦国高层当然一脸笑容地表示笑纳。

可笑纳之后,却没有叫停他们对楚国的军事行动。

秦王又把白起叫来,让他也参与打击楚国的战斗。白起比司马错更狠,一口气占领鄢、邓、西陵等地。

白起一来,楚国很倒霉,但赵国却松了一口气。

其实秦国并没有轻松起来。秦王知道,赵国虽然连续败了几场,可他们的实力还在,要是他们趁白起对楚用兵时突然反攻倒算,还真的难办,于是便派人去找赵国,说咱们巩固一下双边关系吧。在所有的诸侯当中,只有咱们的祖先是同一个。呵呵,秦赵两国以后的口号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梦想。

基于此,两国举行了一次国家元首级别的会晤。会晤地点在渑池。

赵国此前不断地被秦国打败,丢失的地皮已经很多,现在看到秦国大兵刚主动辙走,哪知这个请柬又送来了。去吧,那个楚怀王的例子还活生生地摆在面前;不去吧,不光没有礼貌,而且会对以后两国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赵王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去最安全。

但廉颇和蔺相如却说:“去,一定得去。如果不去,就会显得咱们赵国太垃圾了。”

现在这两个人是赵国最牛的人,也是赵王最信任的人。他看到两人都说去,那就只有去了。

当然,不是他一个人去的,蔺相如还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