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连横与合纵(下)(第2/11页)

可又一个消息传出来:秦国南面的巴国和蜀国正在开打,而且打得你死我活。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蜀国很想把巴国拿下,但又怕另一个小国苴国跟巴国联合起来。于是,就先进攻苴国,想把苴国干掉后,再搞定巴国。苴国却知道,如果光凭苴国单独奋斗,没几天马上就变成亡国奴。于是,他们请巴国帮忙。到了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知道那个唇亡齿寒的经典故事。巴国连个会议都不开,就立即决定救苴国——救苴国就是救巴国。哪知,蜀国实在太强悍了。两国仍然打不过蜀国。

苴国领导人一看,看来得请更强的外援了。

现在苴国四周更强的外援只有秦国和楚国。

当时的地理态势是,秦国和巴蜀之间并不连成一片,中间隔着汉中。而汉中是楚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楚国老早就想拿下巴蜀了。可苴国很讨厌,他们硬是扼守着剑门关。楚国先后多次用兵,但都在剑门关前止步。所以,楚国对苴国很恨。鉴于此,苴国是不能请一直要把自己一扁致死的楚国当外援的。

于是,只有秦国了。秦国虽然也不是什么文明国家,但秦国与巴蜀中间隔着楚国的汉中,只有一小部分土地与自己相连,战胜蜀国后势必离去。如果不走,就将陷入巴蜀和楚国汉中郡的包围。请他们来,风险就大大的降低了。而且以前为了抵抗楚国,苴国曾经跟秦国签定过秦苴保安条约。这个条约不但适用于对楚国,也适用于对付蜀国。

于是,苴国和巴国的使者就这样满怀希望地带着光荣的使命来到秦国。

哪知,蜀国的使者也同时到达。

蜀国是想跟秦国建立友好的联盟关系,以便秦国不会出兵帮苴国。

双方的愿望都很良好。秦惠文王的态度也很和蔼可亲,分别满意脸笑容地收下他们送来的礼物,然后举行仪式,送他们回国。

双方使者离开咸阳的当天,秦惠文就召开了个紧急会议,讨论是先跟韩国玩,还是先去收拾巴蜀?

巴蜀很容易收拾,但道路太难走,部队在山间纵林里奔跑,多少天才可以来回一趟啊。而韩国又很讨厌。可要是打了韩国,拿下巴蜀之机就没有了。机会一失,就时不再来了。

秦惠文王很矛盾。

张仪说,先打韩国。理由?

张仪当然有理由,而且看起来是天大的理由:

我们首先跟魏国和楚国搞好关系,让他们不支持韩国。于是,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把部队开到黄河、伊水、洛水一带,拿下新城、宜阳,压制周王都,然后压迫周室拿出九鼎天下版图。然后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些诸侯国哪个敢不听?这可是成就王霸之业啊。这样的王霸之业,是大事业。我们为什么要去理那些少数民族的国家?花那么多的精力跟他们玩?那就太小儿科了。

这番话是很有诱惑力的。连张仪都认为,这话肯定让老大的耳朵很舒服。

秦惠文王听了当然很爽,满脸堆笑。

别人一看,就都不出声了。

接下来,一般就是形成决议,让张仪去执行。但仍然有反对的声音。

司马错在反对。

司马错说,打韩战是大错特错。为什么?

他的理由一点儿不比张仪少:

要真的富国强兵,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国土面积要不断地扩大;二是老百姓必需有钱;三是必须有德望。如果没有这三个条件支撑,那个所谓的帝王事业只是吹牛。现在我们秦国有很多土地吗?广大秦国人民群众并没有富裕。所以,我认为,必须先把土地扩张一下。蜀国是西南少数民族的老大,但向来腐败无能,没有多少力量。我们的大军一去,他们连抵抗的动作还没有做出,就已经完事了。我们就可以夺取他们的财富,利用他们的资源,根本不花什么力气就拿到大大的实惠,而且不给人家强暴的印象。拿了大量的利益却不被人家当成贪婪之徒,这叫名利双收。如果我们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那我们的名声就会臭得不能再臭了,而且臭过之后,一点什么利益也没有。大家都知道,周朝虽然衰落了,但他仍然是天下之主;齐国和韩国又是友好国家。周要是知道失去那个九鼎,韩要是知道失去一片领土,他们肯定会拼命联手,跟我们死磕到底。说不定,他们还会得到齐、赵的帮助,再跟魏重新修补关系,甚至干脆把那个九鼎送给楚国,让楚国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一起跟我们作对。我们还有办法对付吗?所以说,对韩作战条件还很不成熟,拿下蜀国才是上上之策。

秦惠文王一听,张仪说的虽然很煽情,但司马错说的更实在。治国可不是浪漫,而是要看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他当场拍板,攻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