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灭楚与复楚(第3/9页)

两人认为,不管怎么说,楚国现在仍然是天下一流大国,要真跟他们死磕到底,失败的概率比胜利的概率要大得多。因此,只有跟蔡国和唐国联合起来,也许还有点儿希望。

蔡国和唐国都是楚国最坚定的跟班,就是在以前晋国把楚国打得满世界跑时,他们仍然坚定地站在楚国的立场上。可这时子常太贪,不断地在蔡和唐两国的老大身上搜刮。搜括得这两个老大已经出离地愤怒了。他们曾经跑到晋国那里,请晋国帮他们主持公道。可晋国却不理会。

伍子胥当然知道这些情况。

于是,吴国派人去找蔡、唐两国的领导人,提出联合起来,打倒楚国反动统治。两国领导人一口答应,于是形成了三国对楚的统一战线。

三国马上高调宣布要对楚国发兵。

子常仍然不怕,带着大军过去跟以吴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抗。

其实,按现在的实力看,吴、蔡、唐虽然是三个国家,但蔡唐的实力实在太单薄,根本算不上什么。而楚是个大国,综合实力还是很庞大的。如果他们的打法正确,多国部队肯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以前齐桓公带领的多国部队比这三个国家还多几个呢,结果也不了了之。

可关键的是,他们的统率是子常同志。

本来,当双方在汉水那里隔江对峙时,子常的机会还是有的。

那时,伍子胥和孙武把子常看得很弱智,一点儿不把这个只会打败仗的人放在眼里。吴军是开着船上来的。他们把船都停在淮河那里,然后从豫章进发,跟楚兵隔江对着干。

楚国的司马沈尹戌对子常说:“你带着部队在这里跟他们慢慢玩。我带着一支部队过去把他们的船只彻底破坏掉,然后再回来堵塞他们的几个后路。我的这些工作完成之后,你就渡过汉水,跟我一起夹击他们。他们想不失败都难。”

子常这时的头脑还算灵光了一下,觉得这个办法真是个好办法,于是就拍板同意。

如果按照沈尹戌的这个办法执行下去,最后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可在老沈离开之后,那个武城黑又出场,对子常说:“吴国的战车全是实木的,咱的战车全是真皮蒙的。要是下起雨来,咱的军事设备就搞不过人家了。还是赶在时间的前面打完这个战斗。”

那个史皇的话就更加显得没有素质了,他对子常说:“现在大家都很敬爱沈尹戌。如果他这一次搞定了吴国的船,又堵塞了吴兵的路,咱打了胜仗,功劳就全是他的了。所以,老大你一定要抢在他的面前把这个战斗打响,让他没有立功的机会。”

一般而言,这些话本来就很有杀伤力,再摊上子常这样的头脑,他哪有不听的道理?于是,楚军在子常的指挥下,渡过汉水,跟吴军交锋。从小别山一直干到大别山,结结实实地打了三仗,但一次都没有取得胜利。

子常的信心也全部归零,打算还是先逃走为妙,要是再不逃走,恐怕连逃跑的机会也没有了。

史皇说,什么时候都可以逃跑,唯独现在不能啊。你想想,当楚国平安的时候,你牛哄哄地当首大臣,过着全国最腐败的生活,现在一有点儿困难你就撒脚丫子做革命的逃兵。你还能逃到哪里去?现在老大只有跟他们再拼命一次。如果打赢了,前面的失败就都不是失败。

子常一听,只得叫停逃命行动,继续在那里很吴兵对垒,但心里已经装满了悲观的情绪。

其实,这时楚兵的数量仍然很多。因为,当两军在柏举对峙时,本来信心满满的阖闾还不敢跟他们直接交手。

后来,他的弟弟夫概对他说:“现在楚军广大指战员都已经没有什么信心了,士气早已归零,咱们只要展开进攻,一定可以把他们全部扁死。”

可阖闾仍然不敢——从这点来看,楚国现在仍然貌似很强大。

可夫概却不管了,他对大家说:“现在大家听我的命令,拼命打好这一仗,明天就可以拿下郢都了。”于是,他带着他的部下五千人直接向楚兵的阵地发动进去,直接进攻子常的队伍。

楚兵这时已经没有一点儿战斗欲望了,也不看看有多少吴兵杀过来。楚兵个个都抢着逃跑,把全军的阵脚都弄得一片混乱,让吴军可以放手大规模地屠杀。

最后,楚军大败。子常逃到郑国。倒是那个曾出馊主意的史皇还在带着剩下的部队死磕,打到最后一滴血。

阖闾看到楚兵急着狂跑,信心马上又饱满起来了,对部队说:“他们狂跑,我们就狂追。”

可夫概却反对:“老大知道那个困兽犹斗的成语吧?野兽都还是这个样子,何况是被打急了眼的人?如果楚军知道他们必死无疑,肯定会回过头来跟咱们拼命到底,那时失败的是我们而不是他们了。所以,我们可以暂停一下追击的步伐,让楚兵以为,只要他们过河了就有活路了,就有希望了。后面跑过来的人看到他们的战友都渡河过去,可以逃回家了,肯定都抢着渡河。那时他们个个只想着过河,肯定没有一点儿战斗意识。于是,咱们再杀过去,想不胜利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