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秦中衰(第8/12页)

晋国肯定是最大的赢家——既把麻烦不断的秦国痛打了一顿,又牛哄哄地确立了霸主地位。照理说,晋厉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让晋国完全恢复到晋文公时代的霸气。

他也确实很想把晋文公的霸业全面复兴起来。

麻燧之战三年后,晋厉公再次与楚国发生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的导火索不直接来自晋楚两国,而是那个郑成公点起来的。

公元前577年,郑成公刚带兵参加麻燧之战,时利而归,似乎觉得还不过瘾,还想再打下去,那才叫够爽。但他也知道,凭郑国那点的力量,想找那几个大国叫板,那跟直接送死没有差别,因此就只能找个实力也跟郑国差不多的国家较量。他找来找去,觉得许国是完全可以欺负一下的,一来,许近来跟楚国走得很近,不跟晋国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上次去痛扁秦国时,他们也不参加。所以,打许国,晋国是不会做声的。

于是,他派公子喜过去猛打许国。

哪知,公子喜不但没有把许国痛打一顿,反而被许国狂扁了一把,大败而回。

正在等待伟大胜利消息的郑成公接到这个报告,当场就气爆了,立即带着部队再向许国进攻。

许国一看,就知道这一次搞不过郑成公了,先是割让封田这块地皮向郑求和,然后向楚国求救。许向来挂靠楚国,平时高举楚国的伟大旗帜,听楚国老大哥的话,做楚国老大的跟班,向楚国老大提供美女和土特产,现在有难了,当然就向老大哥报告:要是老大哥再不派援军,我们就会被郑国玩完,我们一完,以后就不能再高举楚国的伟大旗帜了。

楚国近来虽然已经走上疲软的道路,但到底还是当时的大国,而且还把那个“负责任的大国”挂在嘴边,现在看到自己的小兄弟给人家打得割地求和,自己再不出面,这个大国还算负责任吗?

于是,公元前576年,楚国派部队直接同郑国开战,打到暴隧,然后发现卫国也很好打,于是,又去向卫国进攻。哪知,郑国的公子喜看到楚国居然舍郑伐卫,马上就抓住机遇,袭击了楚国一把,夺取新石。这时,晋国也在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栾书认为,目前楚国的战斗力并不强,咱可趁机把他教训一顿,至少把他打得倒退二十年。可韩厥反对。

楚共王这时大概也意识到自己这么扩大战争规模,对自己实在太不利了,因此答应了许灵公的请求,“迁许于叶”。从此许国就正式成为楚国的子公司。

楚共王觉得还是要把郑国摆平,以后麻烦才会少一点。于是,他派公子成到郑国去,表示以汝阴之田作为代价,跟郑国讲和。

郑成公从来就是一个私心很严重的人,看到楚国突然给自己划拨这么一大块地皮,当然高兴得要死,便认为,跟楚国要比跟晋国强多了。跟晋国只有出兵为他去打秦国的义务,跟楚国却能拿这么一大块地皮。于是,郑成公马上宣布:“从今天起,我们高举楚国的伟大旗帜。至于晋国那面伟大旗帜,我们暂时放下,由人家去高举吧。”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晋国大概也还可以忍一忍。哪知,郑成公实在是个好战分子。通过攻打许国,得到这个好处后,就想继续把这个事业进行下去,于是又过去进攻宋国。两军交战,虽然各胜一场,但郑败在前,胜利在后,因此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手。

晋国知道后,再也沉不住气了。要是给郑国今天搞定这个,明天搞定那个,晋国以后还能做屁霸主吗?于是又宣布郑国为流氓国家,组织了卫、齐、鲁多国部队,准备向郑国开战——看是你牛,还是我们晋国牛。

郑成公虽然很嚣张,但也知道他是打不过晋国的,因此马上向楚国求救。

楚共王当然得去救。

双方在郑国的鄢陵相遇。

楚晋史上最后一次大战,鄢陵之战就此爆发。

当时双方的首发是——

晋国:晋厉公亲统四军;中军将栾书,中军佐士燮;上军将锜锜,上军佐荀偃;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锜留守国内;新军将锜锜,新军佐锜至。

楚国:楚共王亲统三军;司马子反将中军,令尹子重将左军,右尹子革将右军。楚共王亲兵左广彭名驾驭战车,潘党为右;右广许偃驾驭战车,养由基为右。郑成公亲率郑军,石首驾驭战车,唐苟为右。

当时,楚国只有郑国一个盟友,而晋国还有齐、鲁、宋、卫等盟国。现在这些国家的部队正在路上疯狂行军,前来参战。因此,楚共王决定在晋国这些帮手到来之前跟晋国开打,免得到时又形成被多国部队群殴的局面——秦国的教训过去还没有多远啊。

楚共王开打的日子选在六月二十九日,当天是农历的晦日。那时做什么事都有讲究,什么日子可干什么不可干什么,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晦日是不可用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