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梦(第3/39页)

大业四年七月,杨广亲自去五岳之一的恒山祭祀,而裴矩联络的十几个西域小国,都派了使者前来助祭。

大业五年夏,杨广巡行到了张掖。

张掖是哪呢?简单说就是西域。现在的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古时的张掖可能在方位上跟现在有些差别,但应该不会差太多。张掖郡最初是汉武帝所设,名字的含义是“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顾名思义,我们也该弄明白张掖在古时的作用了,就是一个跟西域联结的交通枢纽,在隋朝的时候,这儿就是西域和中原通商的商业重镇。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的皇帝,大部分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在宫中的,有些个皇帝,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宫外,更甭说出什么远门了,但是,杨广就很另类,自从即位以来,就没怎么待在宫中,足迹遍布四方,前段时间去了北疆的榆林,现在,又来到西域的张掖。杨广去榆林,那是去搞军事演习,展现大隋军威,震慑突厥的;现如今到张掖,杨广来干啥呢?

杨广是来“巡狩”的。啥叫巡狩呢?古时天子到外边考察工作会见诸侯,就叫做巡狩。现如今分封制早就走入历史坟墓了,也谈不上天子和诸侯之分了,杨广如今的巡狩,不是上级视察下级,而是一个强国的领导,前来会见那些小国的领导,意思跟如今的N国峰会差不多。这次N国峰会,这个N等于多少呢?答案是,盛况空前啊,一共来了二十七个国家。当然了,人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来,那是有好处的——《资治通鉴》说:“(杨广)命裴矩说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啖以厚利,召使入朝。”一句话,得出大钱。

以下是此次峰会的盛况:

七月二十六日,杨广抵达燕支山(位于甘肃张掖市山丹县东南五十多公里处,东西绵延一百多公里,南北横跨二十多公里,山坡上松柏常青,水丰草美),高昌王博雅、伊吾王吐屯设等领衔西域二十七国,在道路左旁拜谒隋帝。杨广让他们通通佩戴金玉、穿丝毛织品,点燃檀香,奏响音乐,唱歌跳舞,喧闹不息。

杨广又命令武威、张掖的青年男女装戴华丽,前来观景,要赶上谁的衣服不够华丽,有些土气,就命令地方官负责,一定不能跌份儿。一路上车马拥挤,绵延数十里,以此展示我天朝大国的强盛。

于是,早就被重金收买了的吐屯设,献上了西域数千里之地(我估计啊,都是沙漠,没有人烟的地方,要不然,谁能给杨广?),杨广看了更是高兴(不高兴就怪了,这跟突厥举国开御道相比,也不差啥了,都献土了嘛)。

三十日,杨广架幸观风殿,准备了大量中华文物,请高昌王和伊吾王过来赴宴,这次设宴,底下站立相陪的有二十多个国家的使者。然后,就奏起了九部的音乐,陈设鱼龙之戏作为娱乐。宴中,杨广再次大为畅快,又好好的封赏了一番。

怎么样?高潮了吧?爱国青年们肯定高潮N次了,我这个不怎么爱国的青年也高潮了,而至于杨广,更是不用多说,他大老远的跑到荒凉的西域,图的是啥?图的不就是这个吗?不就是这点民族自豪感吗?

但是,满足了民族自豪感之后,接下来就要吃点苦头了,毕竟这是西域,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杨广回去的时候,就吃了大苦头,经过大斗拔谷(即今甘肃民乐县东南甘、青两省交界处的扁都口隘路。自古为甘肃河西走廊通青海湟中的捷径)的时候,由于路途实在险隘,车架只能一部部缓慢通过。

当此之时,正值寒冬,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天空白茫茫一片,难分昼夜。文武百官又饥又渴又冷,又被雨雪打湿,可谓是苦不堪言,到了晚上,都无法抵达宿营地,有多半人因此冻死,马匹和驴子,更是死了八九成。后宫的妃子也难逃其苦,狼狈之下,往往走失,跟普通将士混杂着住在山间。车架劳顿,一直到九月底,才抵达长安,而抵达东都,更是到了十月底。

你要问杨广,苦不苦?苦!但是再问,值不值?杨广肯定告诉你——值!

面子外交Ⅱ——西长安,东洛阳

杨广之所以会告诉你值,是因为杨广本人是个极度好面子的皇帝,他的脾性跟他那古板苛刻的父亲截然相反,这从他刚登位时百官仪服的设计就能看出:

大业二年二月,杨广就跟牛弘开始讨论这些舆服、仪卫制度了,不久后,何稠奉命监造。这位何稠也极为上心,据说是“智思精巧,博览图籍,参会古今”,然后才动手操作。操作的重点,不管是辂辇车舆(皇帝的法驾),还是皇后卤簿(皇后的仪仗),抑或百官仪服(朝臣的脸面),都是四个字——务为华盛。为啥?皇帝高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