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梦(第2/39页)

威风不?威风!只是,让杨广能够如此威风的关键人物长孙晟,在两年后,也就是大业五年就去世了。

杨广会想念长孙晟的,尤其是,若干年过后,在雁门。

收服突厥,只是杨广的第一步,事实上,杨广还有着更远大的抱负。

杨广的这种抱负,选曹七贵(杨广早年的七个重臣,分别为吏部尚书牛弘、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骁卫大将军张瑾、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中的裴矩最为了解。

自从长孙晟之后,裴矩就成了隋朝的外交重臣,他也做了很多事,最重要的,就是撰写了一部《西域图记》,其中详细考察了西域各国的地形人情风俗(矩诱访诸国山川风俗,王及庶人仪形服饰,撰《西域图记》三卷,合四十四国,入朝奏之。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从西倾以去,纵横所亘,将二万里,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北道从伊吾,中道从高昌,南道从鄯善,总凑敦煌)。

如果说长孙晟是突厥通的话,那裴矩就是西域通。

裴矩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原因是,裴矩看透了杨广的心思,他知道,当朝的这位皇帝,是一位喜欢做梦的皇帝,他不是循规蹈矩照看好自家一亩三分地就能满足的皇帝,他是有大志向的,他的志向《资治通鉴》用了三个字概括——好远略,而我们用八个字来概括——天朝上邦,万邦来朝。

对着启民可汗抖威风,已经让我们隐隐的看到了杨广的抱负。

在《西域图记》的序言中,裴矩写道:“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泛濛汜而越昆仑,易如反掌。但突厥、吐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壅遏,故朝贡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若服而抚之,务存安辑,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蕃既从,浑、厥可灭,混壹戎、夏,其在兹乎!”

无责任翻译一下:凭借国家的刑罚和恩惠,将士的骁勇雄健,渡过濛汜翻越昆仑,实在易如反掌。但是呢,如今突厥和吐谷浑控制了羌胡之国,道途被其阻断,所以西域各国不能前来朝贡。现在呢,这些国家有商人“密送诚款”,翘首以待,想要臣服于我天朝。如果能够使其顺服,加以安抚,一定能求得安定和平。到时候我煌煌中华只需派遣使者,不用出动兵车,各路藩属就会臣服,而吐谷浑和突厥也就可以消灭,统一各少数民族和华夏,就在此一举吧!

显然,裴矩跟长孙晟的外交策略完全不同。长孙晟的策略,恩威并举,文武并用,手腕频出,尽一切可能把水搅浑,然后隋朝浑水摸鱼,趁乱取便,两个字概括——分化。裴矩的策略,对隋朝造成较大威胁的突厥和吐谷浑,用两个字——孤立;而对西域那些小国,则用另两个字——招抚;远景目标是,诸藩即从,浑、厥可灭,混壹戎、夏;简单说,拉一票打一票,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目标。要从整体上概括裴矩的策略,只需要两个字——做梦。

裴矩在做梦,但是,杨广很陶醉,因为,杨广本来就不是个务实的君王,他是个文艺青年,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气息,裴矩的建议,正和他的胃口。于是杨广很高兴,赏赐裴矩布帛五百匹,天天都把他叫过来讨论西域事宜,在裴矩海阔天空一通忽悠之下,杨广大喜,说了,以后西域的这档子事儿,就你给办了,好好干哟,我看好你哦。

裴矩是怎么干的呢?

大业三年,裴矩亲自跑了趟张掖,然后就找那些做生意的胡商,给他们好处,告诉他们,让你们国家派使者来朝贡,大隋亏不了你们。

大业四年,裴矩说服铁勒部落,令其进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其伏允可汗东逃至西平境内,并派出使者向隋朝求救。于是杨广派出了宇文述,到西平境内“迎接”伏允可汗。结果呢,伏允可汗一看那宇文述那阵势,当时就慌了,宇文述这是来救我的,还是来抓我的?怎么带了那许多人呢?伏允可汗当然不敢投降了,赶紧溜了。

宇文述也不客气,追上去就是一顿砍杀,战果相当辉煌——攻取曼头、赤水二城,斩首三千馀级,俘获其王公以下二百人,俘虏男女四千口,而后凯旋而归。伏允南奔雪山,他的故土一片空旷,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被隋朝占据,于是,隋朝在此设置州、县、镇、戍,让天下的轻罪犯来此戍守。

其后,隋朝与吐谷浑的战争也有延续,到了次年,双方再次交战,总的来说,互有胜负,但是,考虑到隋朝家大业大,而吐谷浑经不起败仗,所以,基本上还是隋朝得了便宜,大将刘权甚至一路追到了伏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