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双雄会(第9/19页)
贺拔岳大喜,便让宇文泰去洛阳将计划报告给元修。元修当然也是大喜,任命宇文泰为武卫将军,并让其回长安复命。
八月,元修任命贺拔岳为雍华二十州大都督,兼雍州刺史,而后,元修在心前刺出鲜血,派人送给贺拔岳,以为盟誓之意。
贺拔岳做对了第一步——站队,但是,也仅仅只是做对了第一步而已。
贺拔岳依据宇文泰的建议,率军西上,声称放牧战马,当然,地方大佬们都不傻,于是,一帮人纷纷前来投降,只有一个例外——灵州刺史曹泥。
地盘一下子多了起来,贺拔岳新得的夏州,是边防要塞,跟高欢隔河相望,地位非同小可,因此,贺拔岳想要找个能撑得住场面的人,前往镇守。大伙纷纷推举宇文泰,贺拔岳也知道非宇文泰莫属,但是,宇文泰对他实在太重要,不能离开片刻,所以,他犹豫不决。但到最后,贺拔岳还是决定忍痛割爱了。
后来的事情证明,贺拔岳让宇文泰离开,实在是人生中犯过的最大错误。
当时的关中,有两股势力,一当然是贺拔岳,二则是侯莫陈悦。由于联合起来干掉了尔朱显寿,此时的贺拔岳和侯莫陈悦,正是在蜜月期,关系正佳,因此,高欢就不免有些担忧。但是,很快有个叫翟嵩的人,给高欢出了主意,说不必担心,贺拔岳和侯莫陈悦并非铁板一块,他有办法离间他们的关系。
崔嵩是对的,因为虽然贺拔岳已经站好了队,但是,侯莫陈悦还没有。
高欢很高兴,立即派崔嵩前往。
此时的贺拔岳,因为曹泥不愿归附,便打算进攻灵州,在出征之前,派赵贵去夏州询问宇文泰的意见。宇文泰的建议是,曹泥不过一座孤城,跟高欢相隔千山万水,实在不足为虑,想什么时候拿下,就能什么时候拿下,现在真正要担心的人,不是曹泥,而是侯莫陈悦。
宇文泰是对的,如果他在贺拔岳身边,他一定可以为其剖明利害,哪怕吵到面红耳赤,但很可惜,宇文泰远在夏州,他连面红耳赤的机会都没有。贺拔岳跟他的二哥贺拔胜一样,是个重感情的人,他甚至不愿意去怀疑侯莫陈悦,更别提动手,非但不怀疑,他还请侯莫陈悦去高平,商议军事计划。
侯莫陈悦应邀参加了高平会议,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而贺拔岳也认为没有任何异常,会议后,他还曾多次单独跟侯莫陈悦会面,丝毫没有戒备——即便有人警告他,他也不听。
大军出动了。侯莫陈悦是先锋,先行抵达了河曲,然后他去邀请贺拔岳前来自己军营,讨论军机。贺拔岳来了,在席间,侯莫陈悦说自己肚子痛,要去上厕所,于是起身而去,突然,侯莫陈悦的女婿元洪景抽出了佩刀,再然后……
侯莫陈悦立即走出帐外,声称自己是奉了皇上旨意,只诛一人,余者无干,军士们惊疑不定,但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参加高平会议之前,崔嵩就已经说服了侯莫陈悦……贺拔岳讲感情,这很好,但是,谁说侯莫陈悦也非得讲感情呢?拜托,大家出来混的,好不好?
接下来,奇妙的事情来了,贺拔岳大军群龙无首,此时,正常情况下,侯莫陈悦应该是立即前去接收该部,但是,侯莫陈悦却退却了,他非但没有前去接收,他甚至仓促撤退到了陇山一带,摆出了防御的态势。
贺拔岳的部队也撤了,跟所有群龙无首的军队一样,撤得并不算太有秩序,但是,跟大多群龙无首的军队不一样,这支不是太有秩序的军队,并没有溃散,他们没有人中途溜号,几乎所有人,陆陆续续,都撤到平凉。
然后,赵贵前去晋见侯莫陈悦,要求归还贺拔岳尸体,侯莫陈悦同意了。
再然后,大家开始公推贺拔岳的继任者。大家一开始推举年资最长的寇洛当统帅,但是寇洛以自己才能微薄为由拒绝了。赵贵提议,让宇文泰回来,也有人提议,干脆去找贺拔胜过来,另外还有人提议,先去洛阳报告元修,让中央派人下来。讨论了半天,没能达成一致。
一言定乾坤的人是杜朔周。他说,远水不解近渴,不论是请贺拔胜还是报告中央政府,都无助于缓解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请宇文泰回来。此时,没有人表示反对了,大家派杜朔周快马加鞭,赶往夏州,去请宇文泰。
宇文泰接见了杜朔周,然后,他召集部众,商议如何应变。有个叫韩褒的人劝说宇文泰立即回去,但是,除此而外,所有人的意见都是按兵不动。
局势非常严峻。宇文泰的幕僚们认为,侯莫陈悦当时的力量远强于宇文泰,更何况,他还随时可能吞并近在平凉(当时侯莫陈悦的驻地水洛距离平凉很近)的贺拔岳部。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