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2/3页)

宗泽知道,李纲能为他想到这个地步,已是费了很大的心。换一个人,李纲绝对不会说得这么推心置腹。这个就地取财,也确实是留守司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途径。可是无论是从民间筹款,还是从地下挖宝,能否做得成,却都是未知数。就算是能做成,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多长,那谁也没有谱。

但宗泽尽量控制着没把内心的焦灼带到表面上来。主帅的一颦一笑都会对军心产生影响,在这一点上他一向非常注意。所以当他听闾勍将此问题提出后,只是略略地沉默了一瞬,便用干脆的语气回答:“车到山前必有路,该做的事你只管做,钱的事我想办法。”

宗泽从来不说大话,然而现在他只能这么回答。可话是这么说了,钱从哪里来呢?视察过宣化门与闾勍分手后,在回府的路上,宗泽沉浸于苦思中,就一直默默无语。陪同和护卫宗泽出巡的宗颖、甘云以及亲兵们,见其心事重重,亦皆屏气敛声。一路上只有单调的马蹄声,在敲击着人们的耳鼓。

沿着陈州门内大街北行数里,过了婆台寺醴泉观,就到了贯穿城区的汴河南岸。宗泽方欲过桥,忽又改了主意。他勒马扬鞭向西北方一指,回顾宗颖甘云道:“咱们顺河走,去看看大河涛声。”

大河涛声是汴京著名的前八景之一。

汴京有两大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二是水系丰富。它最早成城是在春秋时期的郑孝公时代。该城起初名曰启封,后取开土封疆之意,改名开封。南北朝时东魏在此地设梁州。北周以其濒临汴水,改称汴州,是汴京之前名称。千年以来,此地多次易主,加之北宋九帝一百六十八年的着意经营,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

由于此地临近黄河,湖泊众多,水资源相当丰富。经历代开掘,便形成了一个由汴河、惠民河、广济河、金水河等运河组成的庞大水网。这些河流均蜿蜒穿城而过,使得汴京这座华夏古都,俨然成了一座摇曳生姿的水上城市,尝有“东方威尼斯”之称。而当时的西方名城威尼斯,其实人口尚不足十万,繁华程度远远难与汴京比肩。

水为万物之源。汴京之所以曾兴盛一时,与其当时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水系的丰富不仅繁荣了汴京的经济,也滋养了汴京的景色。在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自然形成或由人工营造的美妙景点星罗棋布不可胜数。享誉最盛者,有前八景与后八景之谓。前八景曰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繁台春晓、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后八景曰艮岳春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冈冬雪、吹台秋雨、宴台瑞霭、牧苑新晴。这些景致或秀丽,或奇绝,或幽雅,或苍劲,皆各含其韵,独具风骚,装点得这座千年古城四季生辉,令四方游人乃至海外宾客莫不叹为观止。

这许多的名胜古迹,宗泽至今还不曾遍游。而在曾经游览过的去处中,最令他难忘的一处,便是现在要去的大河涛声。

汴河是被宋太祖称为“东都三带”的三条运河中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的一条河流,其水主要来自黄河,是为全国交通动脉,每年经其从江南运至汴京的粮食可达七百万石。北宋翰林画师张择端所创作的那幅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展现的就是承平年间汴河两岸的昌盛风貌。汴河从西水门入城,由西而东再折向东南,横贯整个城区。大河涛声的位置,就在河水流出内城后向东南方延伸的中途。

河多必然桥多,汴京不乏名桥。仅在这汴河之中段,就有十三座桥。其中最大的一座,建在东水门外七里处。其桥无柱,大跨度的桥身全部以巨木悬架,然而却能坚如磐石负重万钧。因其形体伟岸势若飞虹,故名为虹桥。大河涛声处也有一座桥,名唤土桥。不过那只是一座用青石条砌成的普通的无拱平桥。所以此地能够成为名胜,原因却不在桥,而是另有其故。

其故乃是水势之壮观。这汴河之水在内外城区的流淌状态,前后俱是比较平缓,唯独到了此处,不知出于何故,却骤然变得湍急起来。加之这里地形开阔天地相接,滚滚涛声澎湃激荡传之遐远,就形成了一种勇往直前之势。大梁名胜千百,声色唯此为壮,大河涛声遂得跻身京城名景之列。

令宗泽深感受用的,就是这种与滔滔黄河一脉相承的雄壮气势。三十多年前他进京赶考时,曾抽暇到此一游。当时他便被眼前那一派汹涌波涛所感染,一股不可名状的壮烈情怀在涛声的激荡中油然而生。他觉得那涛声富有灵性,似在与他交流着一种无人会意的心声。那种感受是他在游览其他名胜时从未产生过的,所以印象十分深刻。方才他在一路苦思的郁闷中,途经汴河南岸,不知怎的忽然产生了再去看看大河涛声之愿。而且这愿望来得很强烈,就似欲去会见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于是他便拨转马头,带着宗颖甘云等一行向这里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