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2/6页)

此时大家都已听说了李纲被无端罢官的事,众人皆大为愤懑不平,对索天雄提出的紧急动员民众全力声援李纲之议无不赞同。蔡懋强行解散义勇军令恰在这时传到,就更是激起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义愤。简短的秘密会议一结束,众人便马上分头行动起来,深入到各厢区的街头巷尾去四处煽风八方点火。

甘云于当天下午得到了索天雄派人传送的口信,口信只有十六个字:“众怒难犯,众口铄金。扶我栋梁,军民同心。”

见索天雄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便果断地拟定了斗争方略,甘云感到由衷的钦佩。他的悟性很强,听了口信即会其意。于是他便找来了若干铁杆弟兄,示意他们各自在军营里暗中进行鼓动。这些弟兄都很敬仰李纲,本来便对朝廷的倒行逆施牢骚满腹,与甘云的想法一拍即合,得了甘云的秘密嘱托,回去就积极地开始了动作。

事情一做起来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事并不难做。无论是在哪个兵营,基本上人人心同此理,个个都有斗志。只要是有一个人挑了头,众人的一腔怒火怨恨便如开闸之水一泻千里,各种各样对朝廷大不敬的粗话脏话,都跳着脚地大骂了出来。于是乎,这股强烈的逆反情绪,便像燎原烈火一般,迅速地在禁军中蔓延开来。

索天雄本人则在布置过上述行动后,抓紧时间去拜会了禁军统制何庆言。因为他很清楚,能否取得驻扎城中的禁军将领的支持配合,是这次请愿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民众的人数再多,毕竟是不具备严密组织的乌合之众;民众的声势再大,其主要构成者也毕竟只是些手无寸铁的平民。在缺乏有力的武装后盾支撑的情况下,如果遭遇到国家机器坚决严厉毫不手软的武力镇压,即使起初闹腾得再厉害,也难免由于参与者的畏惧动摇,而终致崩溃瓦解。所以索天雄不能不未雨绸缪。

鼓动禁军出马支持请愿,无异于策划逼宫谋反,这显然是目前做不到的,况且目前也不是做这种事的时候,索天雄并无此奢望。但是争取禁军对民众给予道义上的支持,不对请愿的百姓挥起屠刀动真格的,不在请愿现场制造流血事件,这一点却有可能做到。只要能使他们做到这一点,那便事成有望了。

何庆言部此前驻守卫州门,现在换防下来休整,驻地距宣德门不远。请愿事发后,朝廷若要调兵弹压,使用起来最便利的就是他这支部队。索天雄去找何庆言,便是欲预先与其沟通,达成一个攻守同盟的默契。

何庆言曾与索天雄并肩浴血卫州门,双方可谓生死之交。出于对索天雄超人的胆魄和武艺的敬服,何庆言虽身为禁军统制,见了索天雄却有着像见了兄长般的尊重和亲热感。索天雄对何庆言的印象也很好,认为他是禁军中难得的一员忠勇骁将,不但作战勇敢,在人品上也靠得住。所以在厅房坐下后,他也没绕弯子,开门见山便道出了来意。

当然,索天雄不可能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他只是含蓄地讲,李纲大人被罢职后,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说不定还会发生什么过激行为,但凡此种种皆为忧国之故。倘朝廷针对百姓有所指令,还望何将军手下留情。

何庆言对李纲被罢职后各界的强烈反应已有所闻,在心里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并且在暗中很希望果真能掀起一场推翻朝廷荒唐决定的风暴。他一听便知索天雄话里有话。但索天雄既然只是点到为止,他也很明智地不做深究。他同样用含蓄的语言表示,兄弟虽是一介武夫,却还粗通事理,是非黑白总能分清。皇上登基后曾明令天下广开言路,百姓关心国事乃是忠君之举,激浊扬清,言者无罪。倘有个别逾格行为,当以善言劝止为宜。总之何某身为禁军将领,杀敌报国是为本分,而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是断不敢为的。

索天雄微笑着向何庆言揖道:“何将军深明大义,实乃国幸民福。”

何庆言忙摇手道索大哥过誉了。何某无做大事之才,唯求不愧天地良心而已。不过,我何庆言职权有限,只能节制本部兵马。至于其他将领是何想法,却是难料。

索天雄就问,现在城中禁军各部都是归谁掌控?何庆言说兵权自然是都集中在皇上手上,但具体行使职权的,目前主要是殿帅王宗楚和京城守御使蔡懋。索天雄点点头,将这两个名字记在了脑中。

告辞时,索天雄叮嘱何庆言,记住,你我之间没有发生过这次谈话,这对你我都有好处。何庆言心照不宣地回答,兄弟可以让亲兵做证,今天我没会见过任何人。这件事使何庆言感到索天雄其人确实有些深不可测,但出于对索天雄正直品格的信任,他严守了这个秘密,此后未将此事对任何人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