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第4/5页)

谈话间林灵噩信口编造道,自己曾骑青牛伴驾玉帝,那青牛现寄牧国外,不久即当归来。未几,恰有高丽国使臣前来进献青牛。赵佶大为惊诧,即将青牛赐予林灵噩乘骑,并赐其改名为灵素,对其乃是仙人转世,从此深信不疑。

由是林灵素声名大振,势焰日增。他入禁持有御赐金牌,出行敢与诸王争道。各路的闲汉浪子见其是棵浓荫大树,纷纷前来投奔。数年之中,其门下道徒竟聚了两万余众。

这林灵素又是个颇谙权谋之人。他深知欲得皇上长期宠信,非得有一班能贴近皇上的人时时为自己说好话不可,因此平日里很注意结交蔡京、童贯、高俅等一干朝廷权臣。对于后宫诸妃,林灵素更是刻意奉迎,有请必至,有求必应。刘安妃曾召他入宫表演过法术,他将一些青苗开花、焚符测字之类的幻术表演得十分成功,逗得刘安妃开心不已,同时也令刘安妃相信了他确实是身怀异能。

所以刘安妃在考虑设法整治李师师时,自然而然地便想到了此人可堪一用。

刘安妃于赵佶视察镇安坊竣工新貌的第二日,便在其妆阁玉真轩召见了林灵素。林灵素闻是皇上的第一宠妃召见,自然不敢怠慢,顷刻便奉旨而至。他揣度刘安妃召见自己,无非或是欲看他表演幻术,或是想听他布道讲经,此皆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的事,无须任何准备即可在刘安妃面前对付上一两个时辰,所以心情很是轻松随意,没将这次召见当作一件什么特别的事情。

岂知一见到刘安妃,却感到气氛有些不对。

刘安妃没有像往常见到他那样,先招呼着赐座上茶,而是先屏退了左右的侍女和太监。林灵素马上意识到,刘安妃是要与他说一件非同寻常之事,心里一时不免忐忑。向刘安妃问过安后,他便拘谨地静立一旁,等着刘安妃开口。

刘安妃没给他让座,她自己也没坐。在房中轻步踱了一会儿,刘安妃缓缓地道,今日召先生来,是有件要事想托先生办一办,不知先生肯办否?林灵素猜不透是件什么事,只能恭敬地回答道,娘娘有旨,贫道无有不遵,请娘娘吩咐便是。只要是贫道做得到的,必当尽力而为。

刘安妃道,若论这件事嘛,对你来说我看倒也不难。近日皇上被一个唤作李师师的狐狸精迷惑住了,你知也不知?林灵素道略有耳闻。刘安妃道,这可是对皇上、对朝廷、对我大宋江山都很不利呀,你说是吗?林灵素连连点头道是的是的,是非常不利。刘安妃道,我既身为皇妃,不能不为皇上和社稷着想,对这种现象是不可坐视不管的。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林灵素听得此事涉及皇上,心里有些惶然,又还不清楚刘安妃到底想让他做什么,只好小心翼翼地道,贫道愚钝,还望娘娘明示。刘安妃就有点生气地提高了声音道,我这么说,你还不明白吗?我的意思,就是让你想个法子,莫教那狐狸精再媚惑皇上。林灵素这才彻底弄清刘安妃的用意,垂首问道,娘娘的意思,可是要贫道降灾于那李师师?刘安妃以问代答地道,这点事情对你来说,岂不是易如反掌吗?

林灵素捋拈着颌下那几缕稀疏的胡须,没敢马上搭腔。自己的身上到底有多大的法力,他林灵素个人心里最清楚。林灵素当然不完全是个不学无术,只靠招摇撞骗吃饭之辈,若是那样的话,他也很难在赵佶面前蒙混至今。除了那些江湖幻术、民间戏法,诸如天文地理、阴阳八卦、占梦卜筮、相运推命之类的知识,他杂七杂八地却也学了不少。加上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夫,唬住一般人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在内心里,他却知道,自己距离真正的大彻大悟境界还相去甚远。况且有些巫术玄学到底是真是假,能否灵验,他本身也是将信将疑。降灾于李师师,装神弄鬼地做做可以,效果如何却实难把握。到时候兑现不了,岂不就现眼砸锅了吗?

林灵素自然不能将真实想法向刘安妃端出,灵机一动,他便把赵佶推出来作挡箭牌道,贫道思忖,如此行事恐是有违圣意吧。如若皇上知道了,贫道须是吃罪不起。

刘安妃淡淡地笑笑道,这个你不必多虑。皇上本是一时糊涂,我们替皇上消除狐媚之祸,是上顺天意,下合民心之举。将来皇上幡然醒悟,只怕是感激我们还来不及呢。再者说,此事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我不说出去,皇上又焉知是你所为呢?我是信得过你,才将此事托付于你。你愿做便做,不愿做亦不勉强,就算我没说罢了。

林灵素听了刘安妃这番软中带硬的话,心知这事不应承下来是不行的了。刘安妃在赵佶面前的受宠程度,林灵素非常清楚。这个女人是得罪不起的。她将如此机密之事托付于己,不仅表明了她对自己的高度信任,而且表明了她很迷信自己那一套神乎其神的所谓法力。这对巩固和增强赵佶对自己的宠信,显然极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