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统一六国篇始皇帝的追梦历程(2)(第3/4页)

高手对决胜负决于一念之差,作为和李牧同时代的杰出军事统帅,王翦知道这次和李牧的对决将是他人生中最华彩翩然的一战,无论是树立一座不朽的丰碑,还是魂归坟冢,他都无怨无悔,战国军事爱好迷也都期待欣赏这场高水平的军事对抗赛,然而此战却在历史老人这位高明导演的安排下戏剧般地结束。

秦国攻赵的传统作战模式就是兵分两路,这次王翦没有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依然克隆传统模式,南北对攻,北路大军由王剪率领,出上党、过井阱、翻太行以击赵国,南路大军由杨瑞和统领,驱河内之兵,渡漳水直插赵国腹地。他的作战思想和以往相同,就是想让赵军在两路夹攻下首尾不得兼顾。

按军事实力进行换算,秦、赵两国的综合国力相差不是一点半点,虽然赵国曾在秦、赵之战中占过几次便宜,但那都不是真正的实力对抗结果,尤其是这次赵国又遇到荒灾,战局应该呈现赵国纷纷败退的战局才对,然而李牧却依靠长城之险和秦军玩起了拖字诀,让秦军陷入有劲使不出的苦恼境地。

据后来的军事专家分析,李牧同秦军的对抗中,李牧据险而守的战术应该是最先进、最有效的,如果一直据险而守,估计秦国也承担不起那么大的战争消耗,最终会不战而退。在秦军撤退的过程中如果再能找准机会,秦国还有失败的可能。可令人遗憾的是,李牧正在专心对抗秦军过程中,赵国内部却出了问题。

秦在统一六国进程中从来迷信军事对抗,就在战士前线拼杀时,始皇帝在咸阳也没有闲着,眼看秦军强攻数月却不得寸功,整日和一帮智囊聚在一起对老牌钉子户李牧进行分析,甚至还邀请顶级军事专家尉缭商讨破赵良策,可就这样仍然没有找到李牧的软肋,这让始皇帝非常头疼,可见李牧的军事才能多么卓越。

危难思英雄,始皇帝对李牧无计可施之时,想起了老牌挑拨离间工作者范雎,他向众人深情地回忆起了范雎在隐蔽工作中作出的卓越贡献,想当年为了让秦军脱离攻赵不力的泥潭,他用流言蜚语迫使赵成王临阵换帅,调走老将廉颇,招致赵国长平之败,就在他深情回忆之际,兵法专家尉缭大吼一声:“李牧可破矣!”

尉缭从范雎利用流言蜚语让赵国换将的经典案例中,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对付李牧的好办法——调走李牧。他的这一灵感让众人嗤之以鼻,如果直接命令能让李牧调走,除非是李牧精神有毛病才有可能,再想使用当年调走廉颇的计策,赵国肯定已经有了免疫能力,显然不行。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尉缭在始皇帝面前为秦国大臣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兵法讲座。他告诉人们在战场上头脑简单的人、过分爱惜生命的人、容易冲动的人、重情重义的人和治军严谨爱护百姓的人如果为将,必然会给战场带来毁灭性的伤害,这些理论让始皇帝都感觉到迷迷糊糊,心想你说这些内容能给打败李牧带来什么作用呢?

军事专家尉缭在讲完军事课后,发现学生始皇帝领悟能力较差,又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了讲解,人无完人,李牧虽然是当世名将,但刚才讲的这五种危险性格李牧占了两种,分别是过分爱护百姓和重情重义,这些人性弱点肯定会导致李牧出现旁人难以察觉的软肋,只要找到他的软肋,打败李牧易如反掌。

尉缭运用兵法理论对李牧进行的分析让始皇帝感到很迷茫,任你把兵法讲烂仍然是纸上谈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该打不过李牧仍然打不过。想把李牧调走,可没有合适的阴谋诡计,挑拨离间已经用过,用美人计吧!据情报分析李牧好像有点性冷淡。尉缭面对始皇帝狡诈的一笑,说对付李牧只需用小人计即可。

抛开道德不说,做小人的好处真不少,古人云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见小人一般不会受到人们骚扰,而且每次事件都能昧着良心得到很多实惠,这也是千百年来小人不绝的原因。说起小人,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小人郭开,忆往昔就是他搬弄是非让廉颇客死他乡,这次尉缭又想利用一下他的小人品德致李牧于死地。

郭开凭着自己对小人事业的钻研和实践,成了国际小人界的一名旗帜,名气之大让始皇帝都怦然心动。因此当尉缭提出利用郭开的特殊功能,派人携重金登门拜访,共商以小人之术除掉李牧的计策时,始皇帝那是满口答应,马上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行动。

始皇帝派遣使者携带巨额支票和郭开进行了联系。在郭开热情的接风宴上,使者提出,让郭开给赵王迁吹吹风,李牧和司马尚有谋反的迹象,不宜在前线领兵。巨额支票的回报和始皇帝的垂青让郭开倍感荣幸,本身挑拨离间陷害忠良就是他的专业,他马上答应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