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统一六国篇始皇帝的追梦历程(2)(第2/4页)

胜败乃兵家常事,始皇帝没有因为和赵国两次较量的失败而丧失信心,相反的是屡次失败反而激起了始皇帝心中的斗志,他要让赵国为此战付出亡国灭种的代价。这就是勇于开拓的始皇帝的真实心理写照。

一直横扫六国的秦国却接连在赵国面前吃了两次大亏,秦国急需一场胜利来震慑六国,可拿谁开刀呢?赵国是最好的目标,打败赵国最能振奋士气,可是赵国新胜,士气高涨,再加上还有阴魂不散的李牧主持军委工作。正好这时遇到了韩王安这个倒霉蛋向秦国进献南阳,始皇帝找到了窝囊废,决定攻击韩国。

秦国想靠一场胜仗提高百姓的凝聚力,但又不敢再和强国交手,怕再遇败仗会威信扫地,引来六国围攻。于是公元前231年,始皇帝以派遣南阳代理太守为名,委派内史腾率军前往南阳接收韩国敬献的领地。之所以让他作代理太守,并且多次暗示内史腾,要想去掉代理二字必须灭掉韩国才有可能。

秦国内史腾接到了始皇帝模棱两可的任命后,马上明白了领导意图,他来到南阳后,立即在南阳进行了以备战为目标的一系列积极举措,征讨民工重新筑高城墙,进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扩充军备,做好攻韩的战前准备。

自作聪明的糊涂人早晚会为自己的“聪明”所害,韩安王一度因为自己的献地之策而沾沾自喜,认为韩国虽然失掉了丁点利益,但从此可以高枕无忧,非常划算,可就在公元前230年,韩王安听到了一个足以让他满脸黑线的消息,秦国特使、代理南阳太守内史腾突然率兵南下黄河,目标直指韩国国境。

韩安王机关算尽不但没能圆梦,反而得到了最坏的结局,气得口喷鲜血,可吐血解决不了问题,还得想办法应对,谁知就在他还没想出合理的办法时,来势汹汹的秦军已经把迎战匆忙的韩军全军覆没,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在几个月内,内史腾就攻破韩都大郑城,韩王安被俘,韩国正式灭亡。

看到韩安王被俘的下场,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不得不采用了下下策的缓兵之计——割地,主动向秦国献出丽邑。正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赵国这一大单上的秦国业务员们当然不会放过主动送上门的回扣,正所谓收礼办事儿,这也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

韩国的灭亡让赵、魏感到了生存的压力,想当年韩国率领赵、魏三晋破齐,那是多么的荣光,周威烈王亲自下诏册封他们为诸侯,这才百余年光景,昔日风骚一时的韩国就在地图上彻底被抹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秦国的颍川郡,韩王安被政治流亡,立下大功的内史腾被封为颍川正式郡守。

韩国的失败和韩王安的下场在六国君王的头脑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灭亡韩国,其实就是始皇帝打出与各国决裂的信号弹,他要让世人感受到秦国的军事恐怖气息,让六国在这种恐怖的氛围中彻底失去斗争意志,更是向六国传达顺秦者亡、逆秦者恒亡的可怕信号。

韩国灭亡的这一年,是战国历史上又一个多事之秋,始皇帝在战国掀起血雨腥风、凶气冲天,不仅克人而且克己,各国在秦国恐怖主义大军的危险之下,一直战战兢兢地毫无抵抗能力,他们非常明白秦国的野心,无奈之下只好做好殊死挣扎的准备,他们清楚如果抗不住就只有死路一条。

韩国有幸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先被秦国灭掉的国家,在韩国灭亡之后的短暂时间内,一向混乱的战国突然间变得平静起来,虽然没有国家去认真听取韩国百姓的诉求,但他们似乎感觉到了韩国的今日就是自己的明天,在其余五国的眼里,本来不可预知的天下统一突然清晰起来,而秦国就是那个索命的阎罗。

亡国灭种的恐怖阴云在列国头顶笼罩着,天公似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证实着众人的猜测,这一年卫国卫元君薨,而赵国又发生百年难遇的大旱,赵国国内颗粒无收,由于减灾机制不健全,百姓因饥饿大面积而死。敌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幸福,一直想向赵国报仇雪耻的秦国再次攻赵,赵国危在旦夕。

趁着赵国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始皇帝不失时机地派遣王翦率领秦军再一次会师赵国,这位经历过咸阳保卫战、平定了嫪毐叛乱等大场面的成熟军事统帅,此次的目标就是向李牧不败的神话挑战,打败李牧,彻底消除秦军的恐李牧症,替始皇帝排解忧患,为秦国的终极目标建立不朽的功勋。

赵国遭遇百年难遇的特大自然灾害,一向落井下石的秦国,趁赵国天灾的机会加派兵力攻打赵国,王翦任总司令。这次火拼秦国是下了大决心的,举全国之兵,不是他死就是自己亡。从战略方针到实施细节都做了全面的部署,有目标、分工明确、能抓住对方的弱点,这种高端的管理政策想不胜利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