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2)(第4/5页)

赵国将领庞煖是个很二的人,他得知春申君把指挥权交给自己后,激动得整宿睡不着。其实他曾参加过这种联合作战,上次配合信陵君跟王龁作战,他曾经带领赵军,成功完成偷袭秦军粮队的重任,但上次是配角,这次却是男一号,为了不辜负各国期望,他首先把赵军布置到战争最前沿,结果赵军损失惨重。

五国抗秦总指挥庞煖通过对秦国军事历史的研究,发现秦国之所以屡战屡胜,除了秦地民风彪悍、兵员素质较高之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次战争秦国都是侵略别国,被侵略国家不管如何反击,也只是御秦国于函谷关之外就收手了。原因很简单,秦国有着高山和黄河天险,又有依山建城的传统,易守难攻。

庞煖率领五国联军,抱着不走寻常路的战略思想,放弃传统的攻秦必打函谷关的老套路,命令五国军船迅速到黄河集结,准备率军北渡,从秦国地势比较平缓的东北方进攻。庞煖超前的作战思路显然秦军很不适应,在秦军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一直攻打到秦国首都咸阳附近,五国联军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庞煖率军打到秦都咸阳附近,咸阳百姓早起晨练时,发现四周插满了各国国旗。庞煖的非典型军事作战引起了社会的恐慌,不过秦军毕竟常年征战,部队的机动反应能力很强,听到首都危险,家里孩子老婆都快保不住了,驻守各地的将领纷纷率军赶回,在咸阳外围形成了隔离带,准备拼死保卫家国。

咸阳城内看到五国联军临近首都,一片慌乱。吕不韦再次改行从军,组织咸阳的兵力,开展对五国联军阻击。吕不韦毕竟见多识广,他对比两军实力,咸阳内外兵力加起来只有10万左右,而敌军人数是秦军的几倍。如果使用常规作战方法,一味死守待援,想打退士气高涨的敌军是不可能的事情。

秦国主心骨吕不韦看到一夜之间,自己的地盘上突然冒出了数量庞大的敌人,大呼咸阳危急!想组织抵抗,可秦军主力蒙骜现在还没来得及回援,一旦敌军拼命攻城,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咸阳的安全,吕不韦认为应该针对敌军分散部署的特点,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处,扰乱五国联合进攻的步调。

吕不韦在咸阳保卫战中,准备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他把目标首先定位在楚国军队上,因为春申君是五国联军的总司令,擒贼先擒王,打击他能起到威慑作用,而且楚国常年荒于军备,战斗素养不高,容易击破,根据捏软柿子的原理,应该先进攻楚军。春申君为了楚国能少受损失机关算尽,没想到还是首先遭到攻击。

吕不韦制定了斩首行动,准备用精兵首先秘密偷袭楚军。其实吕不韦并不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他制定的这个计划风险很大,一旦偷袭的消息泄漏,楚军完全可以从容撤军,然后联合多国部队在空营四周形成包围圈,形成瓮中捉鳖之势,等秦军进入埋伏圈,全歼秦军。可秦国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只能一搏了。

虽然楚国是和平主义国家,但是谍报系统却非常发达,尽管吕不韦的作战计划保密措施很严密,但很快这份计划书就摆到了春申君的面前。春申君得知吕不韦要拿他开刀的消息后,吓得魂不附体,他严格遵守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古训,他顾不上通知友军,匆匆忙忙率领楚军回国了。

春申君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有德之士,却在危险面前表现出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道德水准,令人费解。不过楚军在这次撤退行动中,表现出了来去无影又无踪的高素质行军水平,不仅是秦国连赵、韩、燕、魏四个盟国都毫不知情。

春申君率军逃跑,想去偷袭的秦军并不知情。当天晚上,秦军按照原计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偷进入楚国大营,却发现这里的军营静悄悄,秦军以为中了楚国的空营计,紧张地等待着一场硬仗,谁知等到花儿都谢了,也不见楚国反攻。秦军算是纳了闷了,难道楚军学会了玩失踪?

由于这次咸阳保卫战事发突然,新提拔的青年将领王翦,担任了这次夜袭行动的最高指挥官。王翦看到楚军凭空消失,有点不知所以,不过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必须要会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王翦马上在脑海中去掉了那些楚军会隐形消失之类的迷信思想,看到形势对秦军有利,立即下令突袭赵国。

本来秦军准备夜袭楚国,楚军却不翼而飞,秦军指挥官王翦随即下令改成突袭赵国,赵国这个倒霉蛋为什么会成了下一个目标呢?原因有两个:赵军交友不慎,选择了和楚国营地相邻,越过楚军营地突击赵军,赵军不会有防备;楚军玩起了乾坤大挪移,联军中赵国军事实力最强,应该首先予以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