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海战(第6/9页)

日军已经在陈璘手里吃了好几次亏,这时候看到他突然偃旗息鼓,整个甲板的人都不见了,有些惊疑,都不敢上前,生怕他又耍什么手段。

就在他们惊疑不决的时候,火焰兵们扑了上来。今天凌晨的夜战他们没发挥出太大作用,此时却是他们真正的用武之地。他们站在高高的甲板上,居高临下向所有附近的敌舰喷射猛火油,喷光了就转身再抽取一管石油,循环往复。

这几条火焰船化身成了地狱火神,在观音浦中播撒着炽热与死亡。日军只要稍微靠近一点,立刻就会被喷成一团火球,一点没商量。到处都可以听到日军的惨呼声,皮肉烧焦的味道弥漫在海上,许多士兵宁可跳到海里,也不愿意承受烈火焚身的痛苦。

围攻陈璘的日军到底被打得有多惨呢?“火盛风驶,贼艘数百,顷刻煨尽,大海尽赤。”这段《宣庙中兴志》的描述有夸张的成分,但足可以想象日军在喷火筒的奇袭下有多么狼狈不堪。

明军喷火兵的奋勇力战,让局面为之一变。岛津舰队陷入了慌乱之中,原本处于重围之下的李舜臣终于得以喘息,徐徐后退,与身后赶至的联军舰队合在一处,趁乱投掷柴薪火炬,加大敌人的混乱。而陈璘面临的压力,也陡然减轻。

比李舜臣打的还疯狂的,是邓子龙。这位老将军一直奋战在第一线,他的风格不像明人,倒更像是日本人,不喜欢远远地用枪炮说话,而是白刃相接。他把自己的座舰交给副手沈理,继续指挥喷火兵去焚烧敌船,然后亲自带着两百多名江西籍的亲兵在舰船之间跳来跳去。

他要么是冲上日舰干掉萨摩兵,要么爬上朝鲜战船驱赶试图夺船的倭寇,简直就是战场上的一辆连轧人带救人的救护车。在他的努力之下,不少朝鲜战船都得以侥幸生还。

就在邓子龙大发神威四处乱杀之际,一个意外出现了。

观音浦湾的局面极度混乱,绝望的日军拼命朝着联军的舰船上爬,联军则拼命用各式火器点燃日军的船。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不知是明军的喷火兵糊涂了,还是朝鲜军扔柴薪的太过兴奋,居然不小心把邓子龙刚刚救下来朝鲜战船给点着了。

这个失误有点大,这条战船一下子陷入火海。附近的岛津战船一看,好不容易等到敌人也有条船起火了,机不可失,一群倭寇嗷嗷地爬上座舰。此时船上一片混乱,朝鲜军和明军忙着扑火,无暇反击,都跑到了船舷一侧,导致船身一下子倾倒,被靠近的萨摩兵趁机冲上甲板。

邓子龙此时已经无法撤退,四周都是熊熊大火,面前是如狼似虎的萨摩武士。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军毫无惧色,他这一生从未有半步后退过,年轻时没有,年老时更没有。

邓子龙在人生最后的时刻,有如一位白须战神,面对着数倍于己的倭寇奋力挥动着武器。尽管他身上多处被砍伤,却一直不肯倒下,周围的倭寇无法抵御这老将最后的燃烧,一时间居然奈何不了他。

忽然远处两声枪响传来,两枚从铁炮里射出的弹丸刺破灼热的空气,击穿了邓子龙的胸膛——他终于不支倒地。原来是日本人怕夜长梦多,动用了随身携带的铁炮,这才终结了老将的人生。

倭寇杀死邓子龙之后,看到船上大火愈烧愈大,不敢多做逗留,匆忙割下他的首级,离船而去。随后赶到的明军援军只来得及抢回老将军的身体——后来邓子龙的遗体在丰城安葬的时候,不得不用沉香木雕成首级,与遗体合葬。

讽刺的是,这条战船燃起了大火,却让远处的朝鲜战士欢欣鼓舞。他们站得远,看得不清楚,误把他的船当成岛津的安宅舰,看到火起,以为又击沉了日本战船,不由得士气大振。在这种误会的激励之下,朝鲜军越战越勇,一下子又击沉了数艘战船。

而明军得悉邓子龙阵亡的消息,无不大惊,沈理率队急忙前进,陈蚕、季金也纷纷向前。

岛津义弘根本顾不得沉浸在击毙敌军副将的喜悦,因为在整个战场,日军都处于极度的劣势,全靠着绝望中迸发的勇气才勉强维持着战线。他不得不把最后的预备队派出去——岛津家的大楼船——前往督战。

李舜臣早就看到了这条船的动向,因为在一群小短腿的日舰中,这条大船太醒目了。他吩咐左右包抄过去,火弓齐射。结果这条大楼船刚走出去没多远,就被李舜臣截住了。李舜臣的亲信宋希立亲自指挥放箭,箭如雨落,登时就把大楼船上的一名日军指挥官射倒在地。周围的日军一见,都没命地跑过来解围。

联军看到日军这么疯狂,以为这条船是岛津义弘的旗舰,宋希立射倒的那个人是岛津义弘本人,都齐声欢呼起来,打得更起劲了。陈璘带领着明军威风凛凛地又杀了过来,与李舜臣左右呼应,大炮齐鸣,又形成了合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