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十六章 蔚山血战(上)(第6/7页)

杨镐有点着急了,他放弃了昨天那么好的机会,就是为了今天能从容登城。假如战事不利,岂不是更凸显出自己无能么?他连下数道命令,把战斗中擅自后退的两个士兵公开处斩,又拿住一个士兵割去左耳,为的是以儆效尤。权僳也有样学样,斩了两个朝鲜逃兵。

在激励与恐吓之下,联军下午的进攻略有起色,朝鲜军还一度攻入丸中,博得杨镐赞赏。

据当时在城中的日本僧侣记载,这一场战斗的惨烈程度前所未有。明军、朝鲜军几乎是在拿人命在填,舍生忘死,近乎疯狂。他们甚至试图把城墙拽倒——岛山城的城墙并不高,而且厚度有限,城下石垣也未及完备,明军认为可以用飞钩钩住墙头拽倒——虽然这一举动很快被加藤安政挫败,但攻击方的决心之盛,可见一般。

可惜一直到太阳落山,联军仍旧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反而折损了一员大将——陈寅的战斗像昨天一样充满了激情,丝毫没受杨镐不公正待遇的影响,结果他冲得太前,被数枚弹丸击中,侥幸没死,连夜被送去了汉城大后方疗伤。

两边各自收兵回营。李德馨忧心忡忡地找杨镐请示方略,杨镐一挥手:“我有主意了,你明天多准备点柴禾垛子。我看了地形,这岛山虽然地形险要,可是城里没水也没粮食,连井都没有,喝水都得从城外运。只要按照我的攻法,他们坚持不了多久。

杨镐这个人的人品很成问题,眼光还是挺毒。岛山城是在山顶,没有水源,要汲水只能下山。尽管日本人在水源所在修建了水曲轮予以保护,但毕竟无法把它挪入城中。

次日一早,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六日。杨镐下达了作战指示,明军负责将岛山城四面围住,而朝鲜军和投降的倭兵每人怀里发上一捆柴,设法冲到城下,先把木栅栏烧毁,再把水井都给填埋起来。

这个命令有些不公平,摆明了让朝鲜人去送死。但军令如山,权僳也没办法,只得督促诸将突入栅栏。这些士兵每个人都带着一面防铁炮的挨牌,一边举过头顶一边往山顶上冲。可日军的铁炮实在太凶猛了,又居高临下,弹丸可以轻易穿透挨牌,射入士兵身体。朝鲜军和降倭拼尽全力,也无法突破日军防御,只能仓皇撤下来。

这一天,唯一的战果来自于江面。

就在朝鲜军回撤不久,有数条日本人的战船从蓝江方向开过来。蓝江位于太和江下游,靠近出海口。这里出现日本战船,说明日本水师已经可以从海面靠近蔚山,不是个好兆头。负责在江面拦截的明军发现动向以后,立刻调集火器,予以猛烈轰击。

蓝江江面狭窄,日军又是海船,腾挪不易,很快就被打沉了一艘,其他几条见势不妙,都纷纷逃回蔚山外围洋面。有一个日军小头目走投无路,主动跑到明军阵前投降。杨镐听说以后,觉得这可以树立为一个典型,便给他赏赐金银,披红挂绿,骑着高头大马在岛山城前转悠。浅野幸长和加藤安政亲自上城头弹压,总算制止了一部分日军士兵的逃亡举动。

蓝江的小规模遭遇战让明军意识到,日军很有可能派遣大舰队从釜山出发,绕过庆尚以东海域进入蔚山。李舜臣的外洋舰队指望不上,明军的内河战船又不多,必须早做防范。于是杨镐分出两千浙兵把守卫江岸,重点防御蓝江方向。

他万万没想到,这一个小小的调兵举动,却最终改变了整个战局。

二十七日黎明时分,这一天正好天降大雨。蓝江的日本舰队又试图趁乱靠近,浙兵没客气,一通乱炮轰鸣把他们炸了回去。

杨镐整顿诸军,正要继续攻城,忽然营外传来消息,说有岛山城内传来一封信。他出帐一看,原来是岛山城的贼倭写了一封书信,挂在竹竿上扔下城下,让朝鲜兵使成允文捡到了。成允文不敢耽搁,连忙送到了主帅营中。

这封信是以加藤安政的名义写的,里面说加藤清正在西生浦尚未赶回,就我们几个人在守城。你们的目标是清正公,别把气撒到我们头上啊。我建议你们派一使者去西生浦跟清正公和谈,免得在岛山这鬼地方浪费大家的人命。

杨镐批了一封回信:“加藤清正如果来投降,全城免死,而且重重有赏。”派了翻译朴大根和一个叫越后的降倭把信送回城里。加藤安政一看,大失所望,只能回帖说:“欲战则战,欲和则和,开一面容我出城,且遣将官则当议和事云。”

写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一直没提一个人,加藤清正。

他不是接到守将的求援了么?怎么到这时候了,还没回岛山?

这里涉及到蔚山之战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究竟加藤清正是哪一天抵达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