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争宠

开元十二年(724年)七月,在张说和宇文融之间的争斗紧锣密鼓不断上演之时,李隆基突然下诏废掉皇后王氏为庶人,贬皇后的哥哥王守一为潭州别驾(后来途中赐死)。时任户部尚书的张嘉贞因为和王守一交好,被贬台州刺史。

诏书一经宣布,朝野震惊,很多朝臣纷纷猜测,皇帝陛下的用意何在,因为在此之前,废后这件事儿李隆基并没有和宰相们商议过,在很多人看来,皇帝陛下可能是犯了幻想性自由的毛病,然而事实上废后这件事儿并不是李隆基拍脑门决定的,在这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甚至李隆基也是倍感苦恼。

王皇后是李隆基即位前做临淄王时的原配夫人,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就是那个李隆基想要加高坟头的王仁皎。当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时,王皇后没少为他打气鼓劲儿,而且还出了不少好主意。哥哥王守一也是为李隆基出过不少力,政变成功后,王皇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母仪天下的人。

在李隆基刚当皇帝的那几年,王家因为王皇后的缘故,颇受李隆基的优待,这一点从王仁皎死后,李隆基要求把他的坟头加高就可以看出。

当然李隆基是一位风流天子,身边的女人不在少数,除了王皇后之外,当时还有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这些女人无一例外的全都因为具有沉鱼落雁之容而受到过李隆基的宠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姓武的女人逐渐超越了所有的后宫佳丽,成为最受李隆基宠爱的人。

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个武姓女子的名字,因为当时受封为惠妃,所以人称武惠妃。

如果论出身,武惠妃能够比过所有的后宫佳丽,甚至连王皇后都不能与之相比。因为武惠妃是武则天从兄武攸止的女儿。按照辈分来算的话,由于武惠妃的祖父和武则天是堂兄妹,所以李隆基和武惠妃应该算是表兄妹的关系。

武惠妃之所以进宫后能够超越众多佳丽,迅速成为最受皇帝的宠爱的人,与他自身的条件不无关系。《旧唐书·贞顺皇后武氏传》记载:惠妃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经、言应图史。

简单一句话来概括,武惠妃是个长的相漂亮,性格柔顺、知书达理、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女子。

这样的女人别说是皇帝,即使是平民百姓,相信追求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武惠妃能够受宠并不是偶然的。但人这辈子的性格以及诸多想法,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可能发生变化,这句话用在武惠妃的身上实在很合适,从她后来扳倒王皇后的所作所为来看,武惠妃在久居深宫,充分感受到那深宫诡秘的斗争无处不在时,她的行为方式也是在一点点的变化,这一点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一点点的充分感受到。

在武惠妃渐渐受到宠爱时,先前的赵丽妃、皇甫德仪等人全都成为了边缘化的人物,当然身为后宫之主的王皇后自身也受到了冲击。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最终导致的结果,竟会是被废掉王后之位贬为庶人。很多史书记载说王皇后被废的原因是本身没有子嗣,而且姿色渐渐衰退,而深受宠爱的武惠妃为了得到皇后之位不断在李隆基面前诋毁王皇后,所以最终导致被废去皇后之位。

上述的这些原因固然有道理,但当我仔细核对史料,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事实上,王皇后与武惠妃的这场斗争并不是武惠妃率先出手,相反却是王皇后率先挑衅。

不过这种挑衅也可以让人理解,只因为王皇后身处的位置与其所掌握的资源不成正比。

在母以子贵的深宫之中,皇后如果没有儿子那将会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因为皇帝迟早有一天是会伸腿瞪眼的,自己的儿子继位,那新皇帝他妈就成了皇太后,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后宫之人为了这事儿恨自己的肚子不争气。

王皇后就是恨自己肚子不争气大军的其中一员。

虽然赵丽妃曾经生下长子李瑛后,一直由王皇后来抚养,而且现在也被立为太子,但那终究是别人的儿子,而且在当时来讲李瑛肯定是未来皇位的继承者,而一旦当了皇帝,人家还是认自己的亲生母亲赵丽妃为皇太后,而王皇后自己很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当时王皇后完全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压力山大!

反观武惠妃,自从进宫以来,一直到开元五年一共为李隆基生下了两子一女,不过可能由于是近亲结婚的缘故,这三个孩子全都早夭,搞的李隆基和武惠妃伤心欲绝,幸好武惠妃后来生下的两子两女全都健康的活了下来,也使得武惠妃的地位没有受到影响。

在武惠妃接连为李隆基生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的出王皇后是个什么心里状态,然而最关键的是,王皇后本身没有多少文化,是个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