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内斗(第6/8页)

同时,经历了杨文幹造反事件,也让李建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至此李建成已经彻底看清了眼前的政治局势,那就是只要李世民在朝廷一天,自己的太子地位就会始终面临着威胁。

作为未来皇帝的继承人,除了皇帝之外,李建成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挑战自己的权威的,不然的话,自己以后当了皇帝,会面临很大的麻烦。而现在李世民是太子地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李建成下定决心,要搞垮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集团。

大家也许可能会提出疑问,在我们这个宣扬忠孝仁义观念的国家里,李建成和李世民身为亲兄弟,难道真的忍心互相争斗吗,在他们的心中难道真的没有一丝亲情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暂时跳出中国文化的范畴,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古希腊。

在很久很久以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已经精辟地概括出人类社会的三种政治形式,即共和政治、贵族政治和君主政治,而这三种政治形式后来各自产生了变异,即民主政治、寡头政治和僭主政治。我们暂且不说民主政治,因为它到了近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在古代基本上只有君主政治和僭主政治两种政治形式(古罗马的共和制除外)。

君主政治,就是皇帝遵循一定的礼法指派继承人,例如在中国遵循的是“立嫡立长”原则。而僭主政治则不同,它往往是有才能、有实力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所控制的相关资源、舆论去建立个人独裁的统治,相对于君主政治而言,它属于非法范畴。

好了,现在我们再将目光拉回来,如果我们套用君主政治和僭主政治的概念来看李建成和李世民斗争的话,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李建成是君主政治传统的代表,而李世民则代表僭主政治的苗头!

在那个实行“家天下”统治的帝国时代,最大的一个弊病就是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公。这个所谓的稀缺资源一个是官位,另一个就是皇位继承权。

为了爬上更高的官位,有的人拍马屁,有的人弄虚作假,甚至有的人栽赃陷害;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皇室中有能力的子弟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的本领也要拼死相争。

而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原因只有一个:官位、皇位继承权这两种稀缺资源并不是由公众选举产生的,在那个年代是没有什么海选一说的,只能由皇帝的一言堂来做主。

问题是皇帝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局限性,有时候皇帝的决定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换句话说这些稀缺资源的所有人———皇帝有时是无法按照常理出牌的。于是那些想染指这些稀缺资源的人开始孤注一掷,开始铤而走险,开始放手一搏。

这的确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所以,明白了一点,你就不会再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感到惊讶了。他们的行为并不是道德的沦丧,而是单纯的政治行为。

归纳起来,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是僭主政治对君主政治的挑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以李建成为首的君主政治集团当然不会束手就擒,事实上他们凭借其合法地位,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就此结成了同盟关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

那么李建成的同盟者都有谁呢?

首席粉丝

李建成的同盟者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部分。

首席同盟者:李元吉的齐王集团。

在传统的史书记载中,李元吉是一个标准的无赖加二百五,是一个始终徘徊在低级趣味中的人。之所以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是他曾经酒醉杀死自己的乳母,刘武周南侵时,他没有坚守太原而逃回长安,而且喜欢玩危险的游戏,喜欢打猎等等。

如此看来,李建成身为太子实在不应该和这样的人整天混在一起,要知道太子的行为时刻受到众人的监督,整天和一个无赖混在一起,实在降低自己的身份。但事实正好相反,李元吉不仅成为了李建成的同盟者,而且两个人还会经常在一起,这实在是违背常理的。

那我们不禁要问,这两个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很多人认为是李元吉为了自身利益想找个靠山,而李建成是未来的皇帝,无疑是最好的靠山,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为自己寻求一把政治保护伞,好让自己在未来的政治道路上一帆风顺。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李元吉其实也在觊觎皇位,只是和两个哥哥比起来实力太过弱小,所以无奈之下暂时联合具有合法地位的大哥李建成来对付二哥李世民,待事成之后再除掉大哥李建成,自己当皇帝。

不可否认,上边这两种说法都很有道理,毕竟联合谁不联合谁,不是拍脑门决定的,而是依据自己的政治利益决定的。在我看来,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