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东征江淮(第2/8页)

如此看来,李渊的安排真是天衣无缝。再完美的计划也有漏洞,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说杜伏威来长安之前的那个人事安排,为辅公祏叛唐埋下了导火索,那么李渊的这个安排,就是亲手点燃了这个导火索!

辅公的秘密

很快,辅公祏便得知了杜伏威在长安的情况。

辅公祏敏锐地判断出,杜伏威回到江淮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了。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事实上,辅公祏对杜伏威的那个人事安排很是不满。

辅公祏是不甘久居人下的,在他看来,江淮地区杜伏威排行老大,自己排行老二,老大在长安被软禁,那老二就应该成为老大。现在可好,虽说自己代杜伏威行使主帅的权力,但是军队却在那个乳臭未干的王雄诞手里,要知道手里没兵,自己的这个“代理主帅”就是个摆设。一定要想办法从王雄诞手里夺回兵权。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辅公祏开始慢慢地寻找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在等待,等待着王雄诞出现疏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明白杜伏威长时间不回来,势必会引起众人的猜疑。

终于,机会出现了!

武德六年(623)八月的一天,王雄诞在没有和辅公祏商量的情况下,独自带兵到边界巡视。

臭小子!这次终于让我抓住把柄了!

看来小王同学实在是太年轻,军队虽说在自己手里,但名义上辅公祏还是“代理主帅”,不经领导同意,擅自带兵外出,说轻了是你不尊重领导,说重了那就是你有意搞分裂。

自己一个人带兵去边界,难道你想脱离组织?这真是个可大可小的问题,但对于辅公祏来讲,当然是往大处整,最好是把王雄诞往死里整。

姜还是老的辣啊!一个置王雄诞于死地的阴谋就此形成。

三天后,辅公祏忽然召集众将说有要事相告,当然王雄诞作为军队的最高长官,那是一定要到场的。

“诸位!昨日我收到了吴王(杜伏威自称吴王)的来信!”辅公祏话一说出口,立刻在众人之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主帅!这么长时间吴王没有音信,这次在信中说了什么啊?”

“是啊!主帅!吴王在长安怎么样啊?”

看到众人急切地盘问,辅公祏不慌不忙地说道:“大家先不要急,吴王在长安倒还不错,这次他来信时不放心咱中间的一个人啊!”辅公祏说完扫了一眼坐在旁边的王雄诞。

显然,王雄诞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刻他也和众人一样,关心杜伏威在长安的情况。

“担心一个人?吴王担心谁啊?”王雄诞不解地问道。

“明知故问!就是你啊!”辅公祏佯怒道。

“我?”王雄诞瞬间像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对!就是你!吴王在信中说了,你擅自带兵去边界,吴王不知道你想要干什么?为了保证今后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吴王命令暂时解除你的兵权,以观后效!”

“什么?我身为吴王的养子,忠贞不二,军队是他临走前亲口说让我统领的,边界如不巡视,如有外敌来犯,如何?”

“大胆!你不经主帅命令,擅自带兵外出,还敢顶嘴,若不看你跟随吴王多年,今日当斩之!”辅公祏毫不示弱地说道。

王雄诞彻底愤怒了,但是他并没有失去理智。他明白,眼下在朝堂之上,即便浑身是嘴也辨别不清,为了顾全大局,暂时先退避三舍。

“好吧!既然吴王不相信我!我就交出军权!在下告辞了!”说完这句话,王雄诞转身离去。

王雄诞的确很嫩。他注定要为自己的稚嫩付出惨重的代价。

假仁假义

面对王雄诞转身离去的背影,辅公祏的脸上闪过一丝轻蔑的表情。

王雄诞!你不过是个娃娃,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但是你已经没有机会再学习了!轻蔑的表情并没有在辅公祏的脸上停留很长时间,很快辅公祏就换了一副为难的表情。

“诸位!现在王雄诞走了,军队没人管了!唉!看来吴王现在也回不来了啊!”辅公祏一边说着一边独自叹气!很明显,这句话是故意在拱火。

“主帅!此话怎讲?”众人问道。

“唉!实话告诉大家吧!吴王在长安虽说吃喝不愁,但是已经失去了自由,基本上算是被李渊软禁了起来,这次偷偷地让人送信回来,除了怀疑王雄诞有二心,让我罢了他兵权之外,另外就是希望选派一个得力的人统领军队,让他早日救自己回来啊!”

“我早就说过李渊、李世民等人不是什么善类,吴王绝对不能去长安,现在可好……唉!”

“我看咱们还是赶快想个办法,要不然时间长了,说不定吴王会遭李渊的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