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晋阳起兵(第3/5页)

所以李渊认为目前暂时应该打出“尊隋”的旗号,使自己的目标不至于过于明显。正所谓:挂羊头,卖狗肉。

李渊还认识到,在自己未来的征程中,如果不妥善地解决突厥问题,势必会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更何况还有个刘武周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自己。

自己在前方浴血奋战,假如突厥兄弟和刘武周从背后一起拍自己的黑砖,这种滋味可是不好受。

要想使自己的后院不至于起火,就必须要稳住突厥。武力解决显然是行不通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怀惠。

所谓“怀惠”就是给予对方一些恩惠,暂时地妥协于对方。对突厥实行“怀惠”,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如果顺利的话,还可以借突厥的兵马以壮声威。

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李渊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对,就这么办。为了实现那个终极目标,即使让我给始毕可汗倒尿盆,我也去干!

随后李渊给始毕可汗写了一封信,内容大体是说自己要拯救天下的百姓,被迫起兵,目的是为了到江都把皇上迎接回来,继续实行以前对突厥的和亲政策,希望得到可汗的支持。事成之后,所有的财宝全都归突厥所有。

写完信后,李渊特意在信封上注明“李渊启”的字样。

在这里要向大家解释一下其中的含义,在古代的书信往来中,正常情况下都用“某某书”,如果用“某某启”则是一种很谦恭的态度,一般都是把自己摆在比对方低的位置。李渊在信封上写“李渊启”其实是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弱者的位置,可以满足突厥人的虚荣心,是一种权宜之计。

这虽然是个细节,但是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李渊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得非常细致,所以李渊能够成就大事。写完信后,李渊长舒了一口气,相信始毕可汗看完这封信后,一定会很高兴!

但是让谁把这封信送去呢?而且送信的人,除了送信之外,还必须善于外交辞令,毕竟和突厥人打了很多年的仗,弄不好到那惹恼了突厥人,还不如不去。最好的结果是,通过这个人出使突厥,能达到迅速联合突厥的目的。

对于这个人选,李渊犯难了。李渊决定召开会议,与诸将商议此事。

“诸位,谁能担当这次出使突厥的重任?”李渊问道。

朝堂之下,一片沉默。

李渊有些失望,但是他能理解这些人。因为突厥是个野蛮的民族,也许这一去,就永远不会再回来,而生命只有一次。

“我去!”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朝堂上的寂静,说话的人是刘文静。

“唐公,我愿担当此次出使突厥的重任!”刘文静坚定地说。

看到刘文静勇敢地站出来,李渊的眼睛有些红润。

“肇仁(刘文静的字)可有把握?”李渊急切地问。

“请唐公放心,我在晋阳为官数年,和突厥人有多次往来,这次一定会成功。”

那一刻,李渊就像三岁大孩子一样,差点高兴得手舞足蹈。

“肇仁担此重任,何愁此事不成啊!哈哈哈!”

刘文静出使的那一天,李渊亲自送他到太原城外,提醒他一定要见机行事,即使始毕可汗不同意联合,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平安回来。

看着刘文静远去的背影,李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

“我在晋阳为官数年,和突厥人有多次往来……”李渊的脑子里忽然闪现出刘文静的话。为什么你始终没有提起过?李渊的脸上逐渐显出了一丝阴霾。

帝王的心思你别猜……

大业十三年(617)六月,刘文静带着李渊的书信,昼夜兼程地来到塞北。

始毕可汗在大帐里接见了刘文静。

“肇仁此次前来,意欲何为啊?”始毕可汗开门见山。

没等刘文静开口说话,始毕可汗接着说:“是不是唐公打不过我,想要投降我啊?”这一句话,引来了帐内突厥其他将领的一阵嘲笑。

刘文静并不慌张,缓缓地说道:“从前解雁门之围和马邑之战唐公可否败于可汗?我记得都是可汗主动退兵啊。”

第一次口舌交锋,当然不能落于下风。

刘文静也是没等始毕可汗开口,就接着说道:“唐公明白,可汗主动退兵是顾及到山西的百姓,不忍心让山西的生灵遭到涂炭啊!”

刘文静真有三寸不烂之舌,明知道是扯淡,可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当然要顾及人家的面子。

“唐公现在起兵了,说说未来有什么打算吧。”始毕可汗开始转移话题。

“我家唐公修书一封,特地遣我来呈于可汗。”刘文静抓住时机说道。

“哦?递上来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