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袁世凯的朝鲜发迹史(第2/5页)

对于朝鲜来说,除了穷,其实这也是没办法,大清太强大,东北又是清朝廷的“龙兴之地”,清国从来就不允许朝鲜拥有能够威胁到龙脉安全的军事实力,所以你们也就不要有什么军队。

大家都知道,穷则思变,还有一个成语叫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事实证明朝鲜这个“小弟”当得极不安稳。后来他们发现另一个邻居——日本渐渐有了新老大的风范,而日本也一直注意培养在朝鲜的势力,比如朝鲜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就是跟日本签的,于是朝鲜朝廷内部迅速分化成两派。

一派比较守旧,坚持亲近天朝——清国,认为永远跟着大哥走,永远有馍吃,他们因此被称作事大党(以小事大,出自《孟子》),也就是实际上的亲华派;另一派偷偷摸摸接受日本人给的好处,认为跟着这个大哥混不仅有馍吃,说不定还能喝上紫菜蛋花汤,他们自认为比较开化,因此叫做开化党(亲日派)。

不难发现,事大党和开化党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属于见面就是问候你亲妈转身就飞起一脚的那种,所以他们当时是带着板砖去上班的(有史料记录),王宫里一言不合就开始拍砖,抄起家伙打破头的事情每隔两三年就要来一次。正是在袁世凯同学找到工作的第二年(1882年),矛盾又爆发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朝鲜首都汉城,被事大党挑唆的百姓活活打死了十几名日本人,然后他们闯入日本公使馆,见人就砍。几名日本使馆工作人员做了刀下之鬼,而开化党也不是好惹的,在日本从国内派兵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反击,于是全国一片混乱,到处是打砸抢烧,还有一群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影响社会稳定,此事不得不惊动天朝。为了维护藩属国政局的稳定,并不让亲日派掌权,清国立即派出了军队前去平息。而统率这支军队的,正是吴长庆。

工作不满一年正浑身是劲的袁世凯跟着吴长庆进入朝鲜了。吴长庆带来了三个营的兵力,一进入朝鲜,吴长庆就把其中一个营的兵力临时交给了袁世凯,命令袁世凯带着士兵往前冲。实事求是地说,吴长庆的意思不是让袁世凯去送死,而是有意让他建功立业,将来好升官。

袁世凯当然也能理解吴长庆的良苦用心。第一次带领一个营的兵力,他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比吃了高丽参还要兴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以实际行动,令吴长庆都感受到他的可怕,而这一切也将奠定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袁世凯,你放弃了科举,投笔从戎;你不在国内好好待着,却跑到朝鲜来折腾,这正是走自己的路。

杀人立威,袁世凯初露峥嵘

袁世凯回报给吴长庆的是一份特殊的礼物。

当时清国军队镇压农民起义有两把刷子,但纪律一直不怎么好。对于天朝来的军队,当时朝鲜的百姓是夹道欢迎,热情款待“王师”,有用石锅拌饭的,有做一碗冷面的,也有送几个煮鸡蛋的。但清兵们的表现实在配得上《疯狂的石头》里的一句台词:什么素质啊?

他们吃完后,大摇大摆地侵入平常百姓家,抢走财物加强奸妇女,令吴长庆无比头疼。

袁世凯认为打仗之前必须整顿纪律。于是他向吴长庆报告:大帅,我已经处罚了几名带头闹事的士兵,请您前往视察。

吴长庆赞许地朝袁世凯点点头,觉得袁世凯还是有作为一个将领的天才。为了好好地训斥这些闹事的士兵,吴长庆边走边打好了腹稿,准备发表一篇既措辞严厉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训话,让这些士兵作出深刻检查,以维护军纪。

他跟着袁世凯来到关押的地点,门推开,吴长庆的笑容凝固了,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训话已经没有必要了。

因为死人是听不见的。

只见黑屋的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七颗人头。

原来袁世凯要吴长庆来看的不是活人,而是人头。在抓住这些闹事士兵后,他既没有请示也没有报告(这是惯例),就自作主张先把他们全砍头了。而袁世凯杀的并不是自己那个营的士兵,而是另外两个营的人。

吴长庆突然感到不寒而栗,待在那里足足十分钟。所谓杀鸡骇猴、杀人立威这种事他也懂,但一口气切瓜砍菜砍下七颗战友的人头,并且还没闹出乱子,足见袁世凯的不简单啊。

其实吴长庆不知道的是,早在出国之前,袁世凯就向周围人抱怨:吴叔身为军中主帅,却只会一贯温文尔雅像个书生,满足于“儒将”之名,不敢杀人,也不敢以杀止杀,你们有什么打算,反正我是准备从朝鲜回来之后,就要离开这里了!

吴长庆最终没有说什么,而袁世凯经此一杀,在军中威望立升。在接下来的作战中,他表现了身先士卒的特质,以亡命之徒的打法冲在队伍的前面,而士兵们也跟着他全力向前冲锋,格杀敌人。最后在吴长庆的大军增援下,袁军平息了朝鲜宫中混乱,清国势力重新掌控朝鲜王宫,日本人和开化党的领袖被赶出汉城,吴长庆的军队留驻朝鲜,清国仍然保持着对朝鲜宗主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