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睦仁的战略:从方向上打败俄国(第6/10页)

相较于其他国家,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一个各方面制度都比较完善的社会,这决定了大部分人在各自领域的表现都是差不多的,不会太差,但也不会太好。美国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一个国泰民安的社会,反而是很难创造英雄的,不过也正是因为很难见到英雄,美国人的骨子里有一种比较强烈的“个人英雄崇拜情结”,相比那些最终成功了的英雄,他们更加青睐那些失败了的英雄,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的行为更加可贵。1898年,美西战争中打出“闭塞作战”的霍布森就是这样一位在美国人眼中了不起的英雄。

当金子坚太郎了解到东乡平八郎第二次“闭塞作战”的过程和结果时,悲壮而死的广濑武夫打动了他,他知道真正的机会来了!于是乎,在睦仁的亲自领导和参与下,日本国内迅速掀起了一股对广濑武夫的“造神运动”,而与此同时,在美国的金子坚太郎也大肆宣扬广濑武夫,本来没有一个美国人知道广濑武夫,但金子坚太郎只要说他是“日本版的霍布森”,所有美国人立刻就明白了,他们顿生好感,立即跷起大拇指说:“噢,你们日本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你们也有自己的霍布森!”

而日军的表现最终也没有拖后腿,虽然一直没有大胜,但逐步向着优势方向转化,陆海两地战场都是日军占据上风,战场上打不赢,那位俄国大使除了打广告也没底气参加什么活动了。而金子坚太郎却凭着坚忍的毅力,告别了最初受人冷遇的境地,不断收到出席各种活动和访谈的邀请。他重回母校哈佛大学发表了演讲,面对师生和记者,他说:“日俄开战,日本无论如何也没有取胜的希望,就是日本人也没有人认为这次战争会赢,不过日本如果退让一步,俄国就会紧逼一步,日本决心拿起武器,即使被灭亡也在所不惜。只要在世界史上写下这么一页我们就感到满足:‘过去在亚洲,有个称为日本的国家,因为反抗残暴的俄国的野蛮扩张,经过勇敢的战斗灭亡了!’”

为这一句,台下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而战场表现良好,战争债券也就越来越被看好,美国人不会跟正义过不去,也不会跟钱过不去,他们开始大批购买日本战争债券,投资的走向又反过来影响了舆论的走向,主流和民间舆论终于开始转向亲日。投资了日本战争债券的美国“股东们”用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日本的支持,一个人牵着几匹马找到了日方人员,说他可以组织一个骑兵团帮日军出战,理由是“听说日本骑兵吃尽了哥萨克骑兵的苦头?听说是因为你们没有好马,你看我们的马都是好马,让我们去教训那些该死的哥萨克吧!”;在学校,美国孩子拒绝穿俄国产的皮鞋,课余玩打仗游戏时,扮演俄军的一方必定是失败者;在歌舞剧院,当幻灯打出尼古拉二世的头像时,观众会立即骚动,高喊“取下去”,换上睦仁的头像,全场为之欢呼雀跃,学着日语高喊“班载”,每当日军有捷报传来,人们就会上街游行庆祝,就像是欢庆他们自己的胜利。

越是深入开展推销,越是深入接触西方世界的方方面面,金子坚太郎越是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助者他助”的道理,无论他的口才、见识多么好,多么能言善辩,日本都必须先自强,日军都必须先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如果没有战场上的最终胜利,一切都无从谈起,最终都会烟消云散。讲究所谓“平等”的西方人有个奇怪的逻辑:在他们的世界里,有文明世界和野蛮世界之分,当西方人把你当作野蛮人时,他们是不会去帮助你的,甚至不会去同情你,因为他们认为野蛮世界的事与他们无关,这正如人类不会因为丛林里的狼在吃羊而杀害狼一样。

对于金子坚太郎来说,他的工作也完成了,随着美国舆论的好转,对日本的支持率上升,他成功“帮助”了罗斯福,为罗斯福出面调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这件事情变得水到渠成,这个时候,罗斯福不去帮助日本反而有点不合时宜!

1905年2月8日,趁着日俄战争打响一周年之际,罗斯福首次以私人身份向尼古拉二世劝和:你们辛辛苦苦打了一年了,可以说打得难解难分,彼此难分胜负,谁也没打过谁,现在结束战争并不有损您的威严,但如果继续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真诚地希望两国为了和平早日停战。

此时奉天会战还没打响,睦仁和大本营的打算是,如果尼古拉二世同意停战,日本就和俄国开始谈判,但日本必须取得对本国有利的条约,否则奉天会战继续打响。

没想到尼古拉二世更是条汉子,他用一句话回呛罗斯福:俄罗斯帝国在奉天的几十万陆军精锐正枕戈待旦,波罗的海舰队正要扑灭日本,我们战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