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睦仁的战略:从方向上打败俄国(第5/10页)

不得不说,俄国驻美大使打的这些广告是十分厉害的,金子坚太郎没什么钱打广告,他就更多地靠一张嘴,奔走于各大城市,在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团体中不停地演讲和游说。金子坚太郎告诉美国人,在俄国看来,小小的日本竟然敢同他们交战,实在是不自量力,但这场战争不是日本人所期望的,也不是日本认为能胜利而发动的,只是如果不进行这场战争,日本就不能生存下去,所以才主动发动了这场战争。对于俄国来说,这场战争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领土扩张的欲望,但于日本则关系到民族存亡,从维护世界正义和人道出发,欧洲和美国不应该采取中立的立场,对俄国这种践踏人类文明的事情熟视无睹!

看来真是针锋相对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只看谁坚持得久一点。金子坚太郎在日本是参与了宪法起草的德高望重的学者,此时已经50多岁了,他在日本出席的场合都是受到隆重邀请和热情欢迎的,可是来到美国后谁也不认识他,就算是他主动求见,也处处碰壁,这让金子坚太郎很不舒服,但是想到自己的目标,他也战胜了自己,放下了面子和架子。没有助手,就自己一个人印资料、发传单、挤公共电车,每到一个美国的城市就变成了一个广告推销员,大力推销日本的形象,只打广告的俄国大使落在下风,就组织人群在金子坚太郎住处游行示威,有人劝金子坚太郎雇保镖,以免被俄国人暗杀,金子坚太郎拒绝了,他说:“我巴不得自己被暗杀,如果是这样的话,正好让俄国形象大打折扣!”

3月底,金子坚太郎来到了华盛顿,在白宫见到了罗斯福。当金子坚太郎问起罗斯福的意见时,罗斯福说:“美国总统表示中立,但是西奥多・罗斯福却站在日本一边,而且确信日本必胜!”

罗斯福的表态令金子坚太郎大吃一惊,要知道就算是日本军方,也没有一个人认为“日本必胜”。罗斯福说出了秘密: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来自于他自己对日本做了细致的研究,同时美国军方以及驻外使馆也一致报告说日本必胜!

罗斯福的表态给了金子坚太郎极大的安慰,他知道罗斯福是偏向日本的,但金子坚太郎很明白,他需要的不只是罗斯福个人偏向日本,而是“美国总统”也偏向日本。尽管罗斯福就是美国总统,但美国总统不会去做在美国没有一定的舆论支持和社会基础的事情,如果美国的舆论对日本一直是不利的,美国总统不会去帮助一个令大多数美国人没有好感甚至是讨厌的国家。金子坚太郎认识到,他虽然是来找老同学帮忙的,老同学也不拒绝帮忙,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推给这位老同学就可以了,他首先要从罗斯福的角度,为作为“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最终能够完成帮助日本这件事情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看来这才是真正求人办事的路径,哪怕找到了美国总统也一样啊。

于是,告别了罗斯福,金子坚太郎又变成了一个喋喋不休的推销员,为推销日本的国家形象付出更加艰苦细致的努力,更加广泛地接触美国的有识之士,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和日本得到一个巨大的意外收获。不得不说,这个意外收获十分关键。

在一次活动上,金子坚太郎遇到了美国著名的“亚当斯家族”成员亨利・亚当斯,这个人的祖上已经出过了两位美国总统,而他自己喜欢历史,是个比较有名的历史作家。亚当斯告诉金子坚太郎:他也确信日本会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有一点他要提醒日本,俄国将来一定会从掌握欧洲金融命脉的犹太金融寡头那里筹措军费,但之前俄国对犹太人并不友好,甚至发生过屠杀犹太人的事件,日本应该利用这一点,做犹太金融寡头的工作,使他们不要把钱借给俄国,同时,最好尽快向芬兰、瑞典派出密使,煽动内乱,狠戳俄国的背后,牵制它向战场前线增兵!

精彩,十分精彩,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人对他出生前的事情一无所知,那么将来很可能连他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金子坚太郎立即把这些建议发往国内,此时的高桥是清正在伦敦为筹款之事一筹莫展,接到这个国内转来的建议后才盯上了希夫等人,最后不仅没让犹太金融寡头借钱给俄国,反而让日本从这些人手里借到了钱,而在瑞典的明石元二郎也同时接到了国内转来的建议,他简直要把这位学历史的亚当斯当作知音。

这属于金子坚太郎的一个意外收获,他自己还必须继续把日本形象推销出去,当然,最好还是用日军在战场上的胜利来说话,但此时日本陆军还没有完成登陆,只有东乡平八郎在旅顺港外进行封锁作战,一时还看不到战果,也就无法用日军的胜利来进行宣传。随着推销工作的深入和对美国社会更加了解,金子坚太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塑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