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牙山湾海战,清军强舰不战而逃(第3/5页)

济远是冲出去了,但方伯谦也没管还困在阵中的广乙,命令军舰立即开足马力向威海方向行驶。方伯谦虽然只是济远舰的舰长,但他也是这次军舰出航行动的总负责人,广乙是跟随济远行动的,现在,广乙救下了济远,而济远却丢下弱小的广乙先逃了。

见到这一幕的林国祥简直气得冒烟。

生气归生气,林国祥必须赶紧想办法冲出去,不然被三艘军舰围着打的广乙很快就会沉没。可是,看到前方密集的火力网,林国祥绝望了,他知道:冲出无望。

林国祥只好放弃冲出的念头,命令广乙急速调头,撤回到牙山湾内出发地!

三艘日本军舰立即作出决定:先放过木船广乙,合力追赶济远!因为他们也知道这才是一条真正的大鱼。

吉野追在了最前面,济远中炮后一直没有再开炮,说明它的发炮装置已经被毁,没有还手能力,吉野决定生擒济远。可是,当吉野逼近济远时,济远突然发出一发尾炮,正中吉野,吉野不得不放慢航速,其后的浪速超车,它超过吉野,全力追赶济远!

浪速舰长的想法跟吉野一样,生擒济远,让联合舰队再增加一艘军舰!

东乡平八郎

1871年,在方伯谦那一批人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即将前往英国留学深造时,日本从国内挑选了12名最优秀的海军学员,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技术。那时候,西方世界对“亚洲黄猴”普遍看不起,所以,当清国的留学生可以进入舰队学习实战的时候,日本来的留学生只能被安排到商船学校学习,连军舰的影子都看不到。

这12个人中,其中有一个不善言辞也很沉默的人,每天抱着王阳明的《传习录》看。在英国,他一待就是八年,从最底层的水手做起,刻苦学习船舶建造技术和驾驶技术,回国后,他决心改变日本的海军。

1887年,参谋本部出台《征讨清国策》,要求日本在1892年之前(5年内)完成对清国作战的所有准备。1892年,日本军队开始进行主要针对指挥官的最后人事改革。日军认为,日本在兵力、武器上都无法和清国相比,但要在指挥官上更胜一筹,指挥官必须年轻化,由掌握世界最先进作战理论的人出任。

于是,这个已经44岁的人成了要被裁撤的对象。

但最后时刻,海军大臣想起浪速号还缺一个舰长,于是就留下了他。

他就是东乡平八郎。侥幸成为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比任何人都需要证明自己。

而在浪速舰上的东乡平八郎突然看到了前方济远号上神奇的一幕。

济远号上的白旗

方伯谦的济远舰上挂出了白旗!在交战中,举白旗表示放弃抵抗,一般对方也要停火。于是东乡平八郎命令信号兵打出旗语:济远立即停驶!

可是济远仍在全速向前,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

原来方伯谦是在耍我啊!东乡平八郎又令浪速开足马力追赶。双方再一次逼近,这时,更惊奇的一幕出现了。

济远舰上的白旗旁边又加挂了一面日本海军旗!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动作:加挂对方军旗表示自动成为敌军俘虏,连人带舰都送给你们。

对于浪速来说,这又比较难办了。总不能对着自己国家的海军旗开火吧。于是信号兵又打出了要求济远停驶的旗语,他们认为济远这一次应该老实了。可是,济远舰仍在全速前进!

东乡平八郎又一次被调戏了,以前只听说过兵不厌诈,现在,从方伯谦身上他还知道了另外一个词语:逃不厌诈。

而这时候,前方有两艘战场外的船,正不紧不慢地朝战场开过来。

方伯谦的误导

大家一定还记得方伯谦在牙山湾登陆点没有等到的最后一艘运兵船。

这艘英国籍的运兵船叫高升号,在高升号上,有1116名清国士兵以及74名船工。从远处跟在高升号后面的,还有辎重船操江号。船上装着20万两饷银、20门大炮、3000支步枪以及成堆的弹药。它们并不知道这里已经发生海战,按照既定的航线向牙山湾驶去。

高升号最先遇到的是济远。它看到一艘挂着日本海军旗和白旗的军舰朝自己的方向开来,当对方驶近的时候,突然把日本海军旗降下,然后全速擦身而过。

方伯谦在离开牙山湾登陆地时,由于高升号还没有到,当时曾制订了一个计划:如在海上遇到第三艘运兵船,必须把它拦截下来令它折返,脱离险境。可是此时济远上的方伯谦似乎已经把这个计划完全忘到脑后了,他的脑子里剩下的只有“逃出去”这三个字,为了摆脱追赶,在经过高升号旁边时,方伯谦竟然没有向高升号发出任何警示,只是把日本军旗降下,继续全速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