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通往南京之路(第4/13页)

听说向荣的军队到了,早已到了城里的向荣非常好奇,亲自来到城楼上。向荣嘲讽地对下面说:“你好啊,向荣!”

罗大纲狼狈不堪,灰头土脸地跑了回去。随后,太平军派奸细入城,向荣早已做好了防备,加强戒备,搜捕出来十多名奸细。

黔驴技穷。太平军只好强攻,强攻的下场很惨,所有攻城士兵都被歼灭。攻城讨不到好处,太平军只好撤退几里,形成相持的局面。就在这时,乌兰泰的援兵赶到桂林。杨秀清正好满头是火,直接围住乌兰泰,将乌兰泰打得大败,乌兰泰逃跑时被一炮轰死。火器专家死于火器,也算是善始善终。

随后,清军各路援兵纷纷来到桂林,城内守军配合援军出城袭击敌人。两军交战二十四次,清军失败得多,赢得少。太平军虽然攻城不下,但野战激发起了战斗的信心。接下来,太平军用尽办法也不能攻下桂林城。最后只好放弃这根难啃的骨头,这时已经是咸丰二年(1952年)四月了。

四月十五日,太平军抵达全州。太平军无意攻打全州,只想快点过去,全州官兵也不阻拦他们,双方心照不宣似的。太平军的人马就在全州官兵的眼皮底下过去,没想到队伍的后面有一个黄轿子。一个炮兵看到,知道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如果轰死这个人就发达了,炮兵忍耐不住,一炮轰过去。这炮兵还真行,打中了目标,将轿中人轰得半死不活。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太平天国的萧何冯云山。

这个炮兵惹下大祸了。已经走过去的太平军纷纷掉转回头,以满腔的愤恨拿下全州城,将全州官兵杀得一干二净。

太平军意外得到全州城,好整以暇,就在这里休息几天吧!在全州期间,许多天地会会众前来投顺,杨秀清还命人打造两百艘船,准备渡江作战用。

全州只是一个小城,战略意义不大。太平天国的真正目标是长沙,在进入湖南境内之前,必须经过一个叫蓑衣渡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险要的水域地带,这里大树参天,处处是荆棘和灌木,东面是高山,西面是沙滩。所以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布下伏兵最容易全歼敌人。

只要能越过蓑衣渡,太平军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湖南境内。但太平军能这么幸运吗?要知道团练鼻祖江忠源就是湖南人,此人是个兵家好手,能不知道扼住蓑衣渡吗?

果然,江忠源看太平军想涌进自己的家乡,立即到处活动。可惜,其他人不把江忠源当回事,眼看无人理自己,江忠源只好自己训练乡勇。经过训练,江忠源手中已经有一千乡勇。他带着乡勇来到蓑衣渡,二话不说,大家抄起斧头,把一些大树古树砍倒,扔进水里,顺便说一下,江忠源这么做是绝对违背环保精神的,如果不是出于战争时期特殊需要,我们绝对不能提倡这种行为。

江忠源将一些大树钉在河底,再把树干树枝扔进水里,阻断水流。不过,江忠源兵太少了,能不能阻住太平军他也毫无把握。他几次请求其他将领调兵支援自己,这些人都跟他玩太极,谁也不想断送手中的那点家底。

冯云山事先也派人去查探地形,发现蓑衣渡这地方非常险要,很容易设伏兵,便对洪秀全提出建议:“接近蓑衣渡的时候,让步兵下船在岸上先行,其余部队、辎重和家属坐在船里跟着步兵,这样保险一些。”

洪秀全听了,很不爽:“你这个人就是谨小慎微,清兵要是知道在这种山旮旯里埋伏兵,我们还能活到现在吗?让步兵下船,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到长沙啊!还是让水手们赶快划船吧!”

洪秀全就这么驳回了冯云山的建议,没想到他驳回的不是冯云山的建议,也是冯云山的生命。

冯云山本已受伤,太平军的船只到了蓑衣渡后,被树木所阻,刚明白是怎么回事,江忠源的大炮就轰了过来。正是在这场战斗中,冯云山阵亡。江忠源打得热火朝天,原本以为其他部队很快就会过来增援,没想到打了两天两夜,也没见到一个援军的影子。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几乎被全歼,但由于江忠源兵力少,还是让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突围而逃。这一战,太平军天国的精锐尽皆覆没,粮草和辎重都被江忠源缴获。

也是天不绝人路,如果其他将领给江忠源拨了一千人,估计太平天国就会全军覆没。蓑衣渡一战是决定历史的战争,如果没有江忠源在这里痛击太平军。太平军势必顺利进入湖南,要知道当时长沙的防守空虚,以清军的办事效率,要想他们赶在长沙陷落之前过来支援是不太现实的。

长沙一旦落入太平天国的手中,湖南很快就会成为太平天国的地盘,到时候曾国藩拿什么拯救他的湖南,别说招募乡勇了,只怕曾国藩会成为洪秀全的阶下囚。湖南一旦成为太平天国的根据地,曾国藩、左宗棠这些人就出不来,他们出不来,清廷岌岌可危。历史上也就不存在湘军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