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通往南京之路(第3/13页)

在第一份供状中,洪秀全说自己是湖南衡山县人,考试不中后自感屈才,于是饱读兵书,欲图大事。几年前,在广东花县遇见了洪秀全和冯云山,引为知己。后来洪秀全在广西起事,把洪大全接了过去,尊为天德王,用兵之道全都请教洪大全。

到了河南信阳后,洪大全又说自己出生在岭南,长在湖南,还说自己是洪秀全花了三百两黄金聘请过去的军师。洪大全还说,自己本来是不想投靠洪秀全的,原本打算投靠两江总督李星沅,没想到李星沅不但不赏识自己,反而辱骂自己,这极大地挫伤了洪大全的自尊。洪大全说,他当时连自杀的想法都有了。结果被太平军的将领胡以晃救了,这才进入太平天国,洪大全认为自己的智谋比诸葛亮还高,所以取了赛诸葛的外号,还封自己为天德王。洪大全反复强调自己是个军事和谋略的奇才,有很多良策可以剿灭太平军,希望咸丰能够赏识。

咸丰也看出了洪大全这人的供词一直在变,他便问大臣们,这洪大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事中陈坛说:“洪大全这个人我们以前根本没听说过,估计是个不入流的角色。一定是前方将士担心战败被罚故意拉出这么个人冒充天德王,皇上只需将这个人就地正法就行了,以此拒绝前方将士们徇私舞弊的作风。”

咸丰觉得陈坛说的有道理,但出于谨慎考虑,他还是没有把这个人就地正法,而是让他们押到京城。

刑部官员审问时,洪大全的证词又完全变了,他说自己是广东人,出生于广东南海县,小时候跟着叔叔洪云秀到湖南衡阳读书,咸丰元年到广东游荡时碰到了洪秀全的将领胡以晃。在胡以晃的引荐下,他结识了洪秀全。洪秀全后来赏识自己的才华,封自己为天德王,地位几乎跟洪秀全平起平坐。

总之,审问来审问去,大家就是搞不清楚洪大全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咸丰和大臣们都没办法,只好按照大逆律将洪大全凌迟处死。

很显然,洪大全在证词中说谎了,现在最关键的是他究竟是自己自愿撒谎,还是被迫撒谎?

学者们在追查这个历史悬案时发现,在永安突围之中,清军将领的奏报中根本没有洪大全这个人。如果洪大全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太平天国一个高层人物,那么之前的奏报中当然会提到他,但是查遍所有资料,在永安突围之前,根本就没有洪大全这个人。

所以学者们有理由怀疑洪大全这个人是赛尚阿一手制造出来的“俘虏明星”,目的昭然,都不用解释,无非是向咸丰邀功,我平叛虽然失败了,但抓住了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至少可以将功抵罪吧!

至于人们说洪秀全跟天地会合作,我们来看看洪秀全自己的态度吧,洪秀全曾公开表达对天地会的看法:“我洪秀全虽然没有加入天地会,但对天地会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的,我也听说过天地会的宗旨是反清复明的。大家看看吧,自从康熙这老儿死了,这不都过去了快两百年吗?反清是对的,但复明怎么可能呢?天地会这帮人有几种恶习是我无法忍受的,例如啊,新入会的人必须要崇拜那些牛鬼蛇神,还要歃血为盟,搞得就跟黑社会一样。而且我还听说天地会这帮人拿着刀逼会员们交钱,这跟我们信仰上帝、人人平等完全是两码事。”

洪大全临死之前,他作了一曲慷慨激昂的《西江月》:

寄身虎口运筹工,恨贼徒不识英雄。谩将金锁绾冰鸿,几时生羽翼,万里御长风。

一事无成人渐老,壮怀待要问天公。六韬三略总成空,哥哥行不得,泪洒杜鹃红。

就写诗水平来说,洪大全这个人比洪秀全还是强很多的,不过命不好,也只能“壮怀问天公”了。

蓑衣渡大劫

永安突围之后,太平军四处流窜,一时没有明确目标。

在运动战中,太平军多次击败清军,最后,杨秀清决定攻打桂林。桂林比永安更大,更坚固,守军也更多。如何拿下桂林,这是摆在太平天国决策层面前一个很大的难题,大家普遍认为强攻是万万不行的。

为什么不行呢?我们来看看吧,桂林城有一千三百四十个垛口,这里解释一下垛口,看过长城的朋友都知道,长城上端铸成凹凸的形状,凹处就是垛口。垛口既可以用来瞭望,也可以用来射击。桂林城有十座城楼,二十二尊炮台,城周长十二里。

上次攻永安,罗大纲功劳最大。这次大家自然指望他能再想出一条妙计,罗大纲熟读《三国演义》,忽然想起诸葛亮智取南郡的故事。罗大纲决定带着几百个兄弟,假装成向荣的军队,只需找个跟向荣长得像的人冒充就行。罗大纲等人来到城楼前,说是向荣的军队来,请城里的人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