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平存在于天国(第6/10页)

周天爵很快就上套了。周天爵是个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尤其是跟李星沅和向荣关系闹僵之后,他想独自率领军队拿下太平军,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周天爵手中的兵马很少,只有一百多人,用一百多人去灭掉两万多太平军,周天爵是不是脑子发热了?说来这周天爵还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听说书的人说岳飞率领八百人破金兵十万铁骑,心想我在路上再招募一两百人,不跟岳飞破金兵的比例差不多吗?

在路上,周天爵又招募了一百多乡勇。周天爵赶到武宣县时还分了一百人给知县刘作肃,自己率一百多人向东乡出发。太平军得到这个消息非常惊慌,没人知道周天爵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话说这个周天爵赶到东乡时,李星沅也急了:他这么搞迟早要连累大家。没办法,只好派出五千人增援。向荣也带着两千乡勇赶了过来。向荣虽然吃了不少败仗,但确实是一个相当勇猛彪悍的将军。洪秀全对他还是心存忌惮的,听说他来了,命令韦昌辉往后撤退。

向荣看太平军撤退,以为这些人都是软蛋,玩起了艺高人胆大的把戏,率领六百人孤军深入,结果大家都能猜到,被围了。被围之后,乡勇们只顾逃命,哪还顾得上他向荣。向荣想阻止,他的部下甚至想背后给他一刀。

听说向荣被围住了,周天爵抛弃旧怨,带着四百人前去支援。周天爵不怕死,其他人可很在乎小命,大家看到太平军的架势,纷纷想逃跑。周天爵手起刀落,连砍了两个逃兵,但是于事无补。看这些人个个都胆小如鼠,周天爵很看不起,也很无奈。相反,他倒悠闲地抽起了烟。我们很难知道他在想什么,可能他在想:这才是英雄本色,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不久,李星沅派来的援兵到达,这时清军已经有万人,总算解了向荣之围。接下来便是讨论作战计划了,还没进营帐中,这些人就吵了起来。大家并不是商量什么作战计划,而是互相责骂,吵到大家都觉得累的时候,才气喘吁吁地讨论作战方针。最后,在其他人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终于通过了周天爵提出的作战计划:兵分四路进攻。

这四路军队最后全部落入太平军的包围之中,在战场上,清军终于看清了:这群人全都是疯子,他们高唱着洪秀全编写的诗歌,进入战场如入无人之境。清军全面败退,后来在太平军的连番打击下,周天爵终于服输了,输了战场不要紧,如果输了心气那就完蛋了。

周天爵到最后居然认为太平军是不可战胜的,清廷是永远不能击败他们的,为啥呢?他们全都不怕死,好像吃了什么奇怪的药。周天爵还把这个观点上报给咸丰,咸丰也是将信将疑。

这一战,杨秀清的功劳最大,事实上他在太平天国的地位也更加巩固了。如此,我们才能明白冯云山当时为何把杨秀清安排到丞相的位置上。杨秀清连大字都不认识一个,更别说有什么深厚的文化功底,却有天生的治国和军事才能。他所以能脱颖而出,跟太平天国草创时期的松散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杨秀清在天京事变被杀后,太平天国不断走下坡路,最后到了进退维艰的地步。其实,在杨秀清的一生中,仍然有很多失误。最大的失误就是自居九千岁,想和洪秀全平起平坐。虽然杨秀清治军甚严,但战略上也有失误。比如,定都南京就是杨秀清的主张,南京虽然自古就是一个帝都,但这里盛产偏安朝廷;如果说杨秀清是想以南京为根据地的话,这还不能算作一个失误,但他兵分两路北伐无疑会分散军力,西北两路军相隔甚远,又不能做到首尾呼应。

杨秀清是一个雷厉风行、铁腕有力的领导者,作为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之一,他实际上是这个集团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他被杀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层出现一个真空状态,再也没有人能填补这个真空。洪秀全虽然把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弄到重要岗位上,但太平天国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覆灭之路。

忠王李秀成评价杨秀清说,他在世时,军令严整,赏罚分明,民心臣服。洪秀全意识到这点,他借韦昌辉和秦日纲之手除掉杨秀清,又以滥杀无辜的罪名除掉韦昌辉和秦日纲,后来又规定杨秀清死的那天为“东王升天日”,让天国的人民代代不要忘记。

其实杨秀清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避免农民军成为流寇。这就是为什么太平军在前期势如破竹的原因。

钦差大臣不管用

清军的惨败给咸丰打了一针,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遇上对手了。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惩罚那些作战不力的将领,接下来便是调兵遣将了。咸丰派遣湖北盐法道姚莹和淮扬道严正基前往广西督战,还派遣广州火器营副都统乌兰泰去支援。乌兰泰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只带了二十八个火枪兵。如果说这些还只是点将的话,那么接下来就是要选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