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十全老人的外交手腕(第3/5页)

皇帝的一个特征是喜怒无常,乾纲独断,所有事情都凭自己主观意识办事。几个月之后,乾隆就宣布所有外国商船只准到广州港口通商。英国方面认为这是广州地方政府蛊惑皇帝的结果,广州地方政府想独占对外贸易的利益。

确实是这样的,两广总督杨应琚上书乾隆,为自己辩解,说广州官员并没有勒索洋商的行为,只不过是进行一些必要的限制;如果不对洋商加以限制的话,恐怕会埋下祸端。杨应琚的话说到乾隆的心坎里,乾隆最怕的就是这点,一旦开放过头,洋人涌进来,不知道会鼓捣出什么事情。

在这一刻,中国历史发生了改变。乾隆的一念之差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如果中国在乾隆时代就走向对外开放,以后历史的发展简直是无法预料的。这虽然是看似偶然的一件事,其实一点都不偶然,乾隆是一个封建统治者,他必然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就算他对外开放了,难保他的子孙们不关闭国门。

中国再一次失去和世界交流的机会,紧紧地关上了国门。

乾隆发出这项命令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没有放弃挣扎,他们企图搏一搏,说服乾隆开放浙江港口。东印度公司选择的代表便是洪仁辉这位仁兄。

乾隆二十四年六月,洪仁辉驾驶着一艘小船来到浙江定海,浙江水师立即把他截住。洪仁辉身上有一封信,请求浙江官员呈给皇上。这封信的内容主要是揭露广州海关各种为非作歹的行为,浙江官员理所当然地拒绝了。他们做官这么多年,当然知道做官的一个基本准则:不要随便得罪人。

洪仁辉吃了闭门羹,本该回东印度公司好好跟同事们哭诉一番,然后他牛脾气犯了,居然将船只开往天津大沽口。在那里强行登陆,还对天津的官员说:“我是英国人洪仁辉,是英国的四品官,在广东和澳门做生意,洋行的人欠我五万两银子不还。我在广州告没人理,在浙江告也没人理,所以我就到天津来了,希望你们让我进京告御状。”

洪仁辉花钱买通了许多官员,让他们把自己的案情呈奏给乾隆。乾隆收到这些奏折后,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自己的官员贪污违法在先,另一方面这个洋人居然越海告御状,这明明是让自己这个皇帝下不了台。乾隆让股肱大臣李侍尧审理这个案子。

经过审理,判处广东海关监督李永标流放罪,外加杖打一百,李永标被革职抄家,流放三千里外。洋行商人黎光华欠钱不还也是事实,李侍尧籍没他的家产,归还给洪仁辉。案子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对洪仁辉,乾隆是相当不满的,必须要给他教训。洪仁辉的诉状是请四川人刘亚匾写的,正好可以给他安个“勾结内地奸民”的罪名,外加违禁通商,判处在澳门监禁三年。乾隆说,这是格外施恩,否则是要判处死刑的。刘亚匾真正倒霉,帮人写状子,雇主没死,他倒被处斩了。

这就是洪仁辉事件,事后,乾隆对洋商态度更加恶劣,不断地往历史的反方向走。

马戛尔尼访华

乾隆五十七年十月,两广总督郭世勋给乾隆报告了一个喜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乔治·马戛尔尼为代表的七百人代表团前来给乾隆祝寿。当然乾隆八十大寿已经过去,英国人说是补祝。听到这个消息,乾隆很高兴,乾隆刚标榜完自己的十全武功,英国人就不远万里来祝贺他了,绝对是喜事。

乾隆很重视英国使团这次的来访,让各级官员准备好接待工作。乾隆之所以如此高兴是因为他完全不知道英国使团来华的目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开放浙江等地的通商港口,保障英国人在华通商的权利。

其实,英国人在访华之前就大致透露了目的,但郭世勋却隐瞒了他们的意图。接到英国人信件后,看到他们以平等的语气对天朝说话,郭世勋知道这大事不好。但英国使者带来了六百箱礼物,这看上去很像是来朝贡的,一向喜欢好大喜功的乾隆对于朝贡的国家向来是来者不拒的。怎么办呢?只好圆滑一下,将英国人的信润色一下,马上就意义大变,哄得乾隆笑呵呵。

马戛尔尼出身于苏格兰贵族,是英王乔治三世的亲戚。他是一个非常精明强干的外交家,曾经担任英国驻俄国圣彼得堡公使、加勒比群岛总督、印度马德拉斯总督,他的副使斯当东也是一个才华突出的外交家。当他们得知乾隆对他们的来访很欢迎时,喜出望外。不仅如此,乾隆还破例允许他们从天津港口登陆,让马戛尔尼没想到的是,一路上他们受到了殷勤的招待,马戛尔尼等人本能地以为他们此行的目的可以顺利达到。他们完全没有料到是郭世勋从中做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