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寸土必争康熙大战沙俄(第4/6页)

六月初,清军终于抵达雅克萨,将指挥部建立在雅克萨对面的一个小岛上。六月二十三日,清军来到雅克萨城下,在交战之前,清军将康熙的书信交给俄军。在书信中,康熙再次表示只要俄军撤出雅克萨和尼布楚,兵戈之事就可以避免。

先礼后兵,康熙的政治智慧在当时世界绝对是一流的。不过,俄军并不买账,他们仗着城堡坚固,对清军出言不逊,更别说迁回沙俄内地了。

清军于是包围了雅克萨。二十五日清晨,俄军的一支部队坐船来支援雅克萨城,清军将领林兴珠带着士兵跳进水中,拿到大刀冲向敌船。由于在水中,俄军的炮火完全不管用。看着清军勇猛的样子,俄军惊呼:“大帽鞑子。”

清军靠近船只后,大砍敌军的脚,俄军死伤大半,纷纷坠入江中。侥幸逃脱的俄军头也不敢回,这一战,清军没有损伤一个人。

赶走了俄军援军后,清军开始集中火力攻城。俄军有大炮,清军也有大炮,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最终俄军不敌,清军的神威大炮轰得俄军伤亡惨重,以至于俄军的神甫不得不捧着十字架向上帝求援。看到俄军吓破胆后,清军开始在城墙周围堆积柴火,准备焚烧城堡。雅克萨长官托尔布津吓得满头是汗,再这么抵抗下去,可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无奈之下,托尔布津向清军投降,并且表示再也不来雅克萨了。

失去二十多年的雅克萨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令人伤心的是,最终雅克萨还是失去了。不过,这已经是几百年后的事了。

战场上的胜利并不能弥补决策的失败,清军在攻陷雅克萨之后,没有在雅克萨驻军,甚至没有割取雅克萨附近的田禾,就将全部将士撤回到瑷珲。

令人气愤的是,清军放走托尔布津后,托尔布津回到尼布楚,碰上了拜顿的援军。拜顿是德国的一个军事工程师,得知清军撤离雅克萨后,他建议托尔布津再次占领雅克萨。这次,托尔布津带了五百人,再次占领雅克萨,并将附近的田禾收割,用作粮草。在拜顿的指导和监督下,俄军开始修建堡垒,由于有专家指导,堡垒比以前修得更坚固。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萨布素侦查到俄军又回到雅克萨。萨布素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报告康熙,请求率舰队亲自去征剿。康熙还以为这是个谣言,他觉得罗刹不至于那么大胆,后来从一名俘获的俄军口里得知情况属实。

康熙下令:“罗刹又在雅克萨城盘踞,如果不快速扑灭,他们势必会积粮固守,时间长了,要拿下来就比较困难了。”

萨布素和郎坦等人率领两千多官兵由瑷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在七月十八日抵达雅克萨城下。到了以后,还是老一套,先警告俄军“速回本土”,俄军当然不买账。这次,托尔布津有军事专家拜顿的支持,加上火器充足,城防坚固;对比之下,清军由于紧急调动,炮火明显不足,主要武器还是弓箭大刀。尽管如此,清军还是主动出击,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屡次击败俄军。

当然,这次要攻下城池确实没上次那么容易。雅克萨一带冬天来得特别早,八月份就特别寒冷,康熙让萨布素做好结冰时期的打算。在这种冰天雪地的地方打仗,天气是影响胜负的至关重要因素。一旦结冰,肯定对攻城一方不利,守城者在城堡内至少不会挨冻。

萨布素不愧是一个优秀的边防大将,他针对各种情况,很快就出台了一揽子计划。首先,敌方城池坚固,萨布素暂停攻城计划,而选择长期围困敌人,他在城墙三面挖了壕沟,设置了木桩鹿角这些障碍物,同时在城对面的岛上筑起指挥所,当作士兵们的过冬营寨。萨布素还将炮口对准雅克萨,封锁江面;大江两岸驻扎有水师,防止敌人从江上逃走,此外,还在城上游的港湾内,埋伏好战船,堵截从尼布楚那边过来的援军。

萨布素负责围城,索伦在从后方运来粮草。

就这样,面对清兵的重重包围,俄军被困在城中无计可施。俄军几次企图突围,都失败了。托尔布津在一次突围中激战身亡,随后,拜顿接过指挥权。拜顿虽然是个军事技术专家,但是对于俄军当前的处境没有任何办法,城内俄军缺乏粮食和柴火,饥寒交迫,不少士兵病死饿死。八百多俄军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个人,眼看这些俄军除了投降再也没有活路,鉴于上次的经验,投降了清军会放过他们吗?这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康熙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或许有人非常郁闷,仗都快打赢了,干嘛还要送橄榄枝。要知道,康熙并不是打仗的将领,他是一个政治家,准确地说,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