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削藩帝国最惊险的时刻(第8/17页)

康熙又在兖州、太原布下重兵,各地兵马互相策应,什么地方告急,临近的部队就去支援。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军情,康熙命令兵部除了驿站之外,每四百里设置笔帖式、博什库各一名,负责将军情第一时间上报给朝廷。康熙这个政策对于整个战局的扭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样可以在最快的时间掌握军情,从而根据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康熙的补救措施看,他确实是一个非常能干的皇帝,是一个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皇帝,用现在的话说,实事求是。

除了进行周密的军事应对外,康熙也积极展开了政治大战。康熙将吴三桂定为罪魁祸首,对于其他的人,康熙表示,只要能够悬崖勒马,弃暗投明,不仅不株连,反而可以给予优待。康熙这么做,从政治上瓦解敌人,一步步地孤立吴三桂。

吴三桂叛乱不久,康熙就下令停止撤耿、尚二藩,力图稳定这两大势力。尽管康熙没有稳住,但是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康熙知道吴三桂混迹权场和战场那么多年,是一个出名的老油条,为了防止吴三桂策反,康熙一再叮嘱各地将领和官员:吴三桂这个人狡猾非常,你们一定不要受他蛊惑。为了增强将领和官员们对策反的免疫力,康熙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信任。康熙很清楚,这种时候,只有信任才能抵挡叛乱之风的蔓延。

刚开始,康熙发布谕令,绝不株连旁人,只惩办首恶吴三桂。这个话别人会相信吗?说实话,大家都不相信,都怀疑。当康熙发现大家都不怎么相信自己的话时,反复发出类似的谕令,告诉大家,绝不株连别人,你们千万不要怀疑,我说话算数。为了表示自己说话算数,康熙说,吴三桂有许多亲戚在全国各地当官,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依然可以当官。削除吴三桂爵位后,康熙晓谕云南人民,官民仍就原位。对于沦陷区的官员和百姓们,哪怕他们割掉辫子,换了明朝发型,康熙也说:“事出突然,你们的所作所为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不助纣为虐,一律赦免。”

针对吴三桂的讨伐檄文,康熙指出,清廷对吴三桂可以说恩重如山,吴三桂不仅不思报答,反而举起反叛大旗,大逆不道,贻害苍生,简直是理法难容,人神共愤。

对于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康熙本不打算动他。议政王大臣一再奏请康熙惩办吴应熊,说吴应熊跟其他人不同,是吴三桂的儿子,不能从宽发落,应该拿下。康熙这才将吴应熊软禁起来。议政王大臣不满,力主康熙杀掉吴应熊。但康熙仍然心存善念,不忍诛杀。吴应熊虽然是反贼的儿子,但也是自己的姑姑和硕公主的丈夫。康熙自幼跟和硕公主待在一起,关系非常亲密,他不忍心杀害吴应熊。何况留着吴应熊,等于掌握一个和吴三桂谈判的大筹码。

吴三桂的军队不断壮大,丝毫没有想跟康熙和解的意思,康熙愤怒了。加上在京城里的吴应熊也蠢蠢欲动,据说在京城里放了四把大火。康熙最终铁下心来,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死。

吴三桂正在吃饭的时候,忽然接到吴应熊被诛的消息,一时间痉挛起来,就像个死人一样。吴三桂真的没想到康熙会杀掉儿子,他这才知道,康熙虽然年轻,但是心狠手辣并不输于自己。

吴三桂开始意识到,眼前这个对手不能小看。

隔江对峙

吴应熊被杀之后,吴三桂非常愤怒。他铁手一挥,吴军迅速进兵湖南。在逼近沅州时,湖广总督蔡毓荣提前派遣总兵蔡世禄镇守。康熙认为沅州是云南和贵州的门户要地,蔡世禄一个人守不住,立即调遣湖广提督桑峨去沅州支援。结果,援兵还没赶到,沅州就失陷了,总兵蔡世禄沦为俘虏。

听到沅州失陷的消息,湖南巡抚卢震放弃长沙,逃到岳阳市。得知这个消息,康熙很愤怒,敌军还没到,朝廷大官居然逃跑。康熙下令捉拿卢震,处以死刑。

在调度方面,康熙是非常英明的,一再展现自己优秀CEO的天赋。了解到吴三桂大军向湖南湖北进发,他让护军统领硕岱率领前锋士兵前往常德扼守。考虑到武昌的重要性,康熙又让都统朱满率兵在武昌、汉阳一带防御。

虽然康熙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和调整,可惜手下的这些人执行不力。都统们行军非常迟缓,花了一个多月才赶到荆州、武昌一带。这时,常德和澧县还没有被叛军控制,此时,都统们应该尽快赶到常德和澧县,安慰好当地军民。但是,都统们害怕吴三桂,不敢向前进。结果,吴三桂乘机占领了常德和澧县,不费吹灰之力就让清军拱手献城。

不久,吴军大将张国柱攻下衡州,挺兵长沙。长沙城人心惶惶,官兵们都不愿守城,拱手将城池献给吴军。接着,吴应麟和张国柱率水陆联军进攻岳州,岳州参将李国栋打开城门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