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土豪分田地(第3/4页)

1946年,解放战争正式打响。为了获得农民更坚定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再一次调整得相对激进。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总共16条: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

“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谢毛主席”,因此而受益的广大贫苦百姓,如何能不拥护中国共产党?分到了土地的农民,为了保卫既得果实,踊跃参军或者积极支前,成了解放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强大后盾。正因为此,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毛泽东在1950年作的《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也强调指出,“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555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大家都记住了这个日子,感觉一夜之间,中国旧貌换新颜。事实上,这仅是一个具有仪式象征意义的日子。大家知道,一个社会的改变靠的不是仪式,而主要是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变,而它们却不是通过一个仪式就可以解决的。

在新中国成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完成了土改,但在华东、华南、西南等广大新解放区,农民的土地愿望还没有实现,而这涉及到大约3.1亿人口556。为巩固新生政权,满足农民强烈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从1950年开始,在新解放区继续实施土地改革政策。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知道的“土改”。

一下子在“这样广大的地区开始土地改革,推翻整个地主阶级”,这是一个大工程,“是历史上没有过的”557,为了搞好这次土地改革,195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运动的准备工作。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共6章40条,其中心思想就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从1950年冬季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有领导地分期分批地进行。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领导土改运动。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也都报名参加了土改工作队,投身到这场伟大斗争中。

第一步:发动群众558。各地土改工作队通过“扎根”、“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农村访贫问苦,找“根子”559,培养积极分子,通过“串连”、上课逐步把群众发动起来,建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农民协会,作为土改执行机关。

第二步:划分阶级。开展对地主阶级面对面的斗争,揭露他们的罪恶,打垮他们的威风,并对其中罪大恶极的分子和破坏土改的分子实行镇压。“封家”、揭发、批斗,认罪、没收其五大财产(粮食、土地、房屋、耕畜、农具)。

第三步:分配土地。在斗争胜利的基础上,由农民协会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并在分配完成后进行复查,由人民政府颁发土地证。

这场“暴风骤雨”般的土改改变了世界,现实正如R.特里尔在他的《毛泽东传》中所说的那样,“土改,有些人一听到这个词就发抖,有的人则欣喜若狂。”560剥削阶级被消灭了,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有人获益,自然有人受损,有剥夺,必然有反抗561。在狂飙猛进的土改运动中,伴随着贫雇农的欢天喜地,“地主”群体的厄运也随之开始。由于实施和批准层级过低,各地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大化和随意化现象。在土改运动中,地主由于抵制土改而遭到惩处甚至枪决的事件常有发生,在土改运动中究竟处决了多少地主,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官方数字,总之,反抗是激烈的,镇压是残酷的。随着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罚没,“地主”这一群体在中国被彻底消灭。

土改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受益农民的喜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郭长兴说,“分到土地的农民抱着土啊,就上坟跟他父母说:爸呀、娘啊咱分了地了啊,多少辈子都没有地呀,咱们这回有地了。”562

截至1952年底,大陆除新疆、西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免除了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沉重的地租负担。在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农民还分得耕畜297万头,农具3954万件,房屋3807万间,粮食105亿斤”。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