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强齐一(第2/2页)
看的出来,一般圣人都只重思想教育,崇农抑商,害怕商人,因为商人思想不如农民塌实。而管仲却重视商业经济发展,他取消关税,在道路关卡不对商人的行旅货物征税;在市场上,对商人只收铺位租金,而没有其它营业税什么的,这是给商人以优惠政策。管仲解放思想,积极扶植商业万元户,对外国实行经济侵略,最终以商业带动国家走向富裕。富国之后,管仲开始强兵,组织城里的士人练兵。当时打仗是城里人(国人)的事,城外农村人(鄙人)不服兵役。管仲让士人每家指定一人当兵,五家就是一伍,八个伍设一个连,十个连组成一个旅,旅长叫做“良人”。五个旅是一个军,全国分三军。这三军儿郎平时习文练武,每年以打猎形式搞两次军事演习。一夕有警,全城皆兵,扩大了征兵资源,总计兵车八百乘。由于不许迁徙,每五家的“伍”士人从小玩在一起,长大跑在一起,夜里作战,听到彼此声音不会乱伍;白天作战,见到对方容貌就互相认识。同灾同福,此唱彼和,感情深厚,打仗拼命,富于团队精神。这种征兵制,比后代“募兵制”买来的雇佣兵,更团结、更忠诚,也更爱家爱土,不需要搞整风运动,思想就已经很统一了(这有点类似同时期欧洲希腊城邦国家的斯巴达的“菲迪拉亚”——15人一组的小型战斗单位,也是生活打仗都在一起)。
士兵有了,兵器怎么办?管仲说,犯罪之人,缴一个真皮的盾加一支大戟就可以赎罪,想打官司吗,诉讼费是三十支箭。
养着这么多军队,就得给他们找事做,军事机器闲着就会长锈。于是它在未来的30年间,像绞肉馅一样绞掉周边30多个小国,使齐国成为东方超级大国。这个一度只会纵欲享乐的爬虫样的没志气的国家,管仲给它带来了天翻地覆的腾达变化,最终成为春秋大地上的第一只恐龙。
管仲还改革了官僚机构,反对职务世袭,而是从地方推荐贤人,经过三轮面试而聘任之,每年还要接受一次业绩考核,决定职务的升迁去留。这是职业官僚队伍的萌芽,冲击了原有的大家族垄断政坛局面。然而,死脑筋的孔子却不服管仲这一套,孔子叫嚣亲亲尊尊,希望把官缺都留在既有大家族内世袭,以保证原有统治结构万年不变,与管仲“唯才是举”的人才战略背道而驰,认为这会撼动统治秩序的稳固不变。孔子尤其看不起管仲鼓励经商,因为商人也是不稳定因素,还说管仲奢侈,不知礼。唉,儒家评论干部的标准就是这样,只看德行是否符合传统,行为是否有利维持既定秩序,而不看政绩,不看它给社会民生的增值。真拿他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