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惊变(第5/8页)

这种“湿热”,中医称为“瘴气”。“瘴气”资源极其丰富的两广历来被称为“瘴乡”,所以一直都是纯天然的流放之地。凡是流放到这里的人,过上一个夏天,一旦中暑就能死掉一半。(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对于当时的北方人而言,“谈瘴色变”绝不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不敢冒险的孔有德跟朱由榔约定:秋高气爽之日,便是我们相见之时!

浪迹武冈遇“屌丝”

该说说朱由榔了,不知他在武冈(奉天府)过得可好。

永历政权“搬家”到武冈之后,“东道主”刘承胤确实挺够意思的。朱由榔有吃有喝,还不用干活,因为“政事皆决于承胤矣”。对于“南混”而言,没活干是领导的“特殊关照”;对于朱由榔而言,没活干却不是什么好兆头。

朱由榔驻跸武冈,可让刘承胤赚惨了,先从定蛮伯晋封武冈侯,五月又加升安国公。刘承胤原本就是“屌丝”一个(南京市棍),人称“刘铁棍”,其实就是“刘屌丝”。昔日的屌丝能混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步,自然是“得志便猖狂”,俨然成了“武冈版”的郑芝龙。

郑芝龙手握十几万大军,拥兵自重还算是名副其实。“刘屌丝”区区两万人,而且多半跟他一样“屌丝”(大半南京市棍),竟然也敢跟风逞能,甚至“侈然自以功盖古今”,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保护外星人。

重兵在握的“地头蛇”郑芝龙大权独揽,都不乏大臣抵制弹劾,更别说小小的“屌丝”刘承胤了,你以为别人都是没嘴没手的软柿子,想捏哪个捏哪个,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朱由榔驻跸武冈之后,文臣、御史弹劾刘承胤的奏疏从没间断过。朱由榔听也听了,看也看了,但依旧束手无策,他这个皇帝要钱没钱、要兵没兵,能把刘承胤怎么样?

当然,并不是谁都拿刘承胤没辙,只要有一支军队,就能把这个“屌丝”一脚踹下去。对于这一点,刘承胤还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尽管“三王”的军队在湖南大扫荡,但堵胤锡、张先璧等部并没有多大的损失,刘承胤首先要提防的就是这帮人。

张先璧率数万人从江西撤往武冈,并上疏朱由榔,一是请求协防武冈,二是弹劾刘承胤跋扈专权。

遭文臣弹劾,刘承胤可以全当放屁,但遭到张先璧的弹劾,刘承胤不得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为了提防张先璧进城找自己算账,刘承胤逼迫朱由榔下诏,阻止张先璧的军队入城。张先璧大为光火,索性屯兵城下,与刘承胤武装对峙。刘承胤屡次派兵出城袭扰,都被张先璧打得满地找牙。

内战一触即发,朱由榔当场就吓傻了,赶紧派人到城外宣谕,安抚张先璧。张先璧还算是顾全大局,毕竟火炮、弓箭都不长眼,万一伤到朱由榔,自己没法交代。皇帝捏在人家手里,投鼠忌器的张先璧只有妥协,改驻沅州(今湖南芷江)。

刘承胤万万没有想到,刚刚送走张先璧,一个更不好惹的人竟然不请自到——自己的老上司何腾蛟。

何腾蛟跟刘承胤打了多年的交道,早就知道这个手下是十足的“刺猬”。据说,刘承胤曾经跑到贵州黎平,胁持何腾蛟的儿子作为人质,讨要封爵和军饷。何腾蛟迫不得已,出面帮他讨得一个“定蛮伯”,方才保住儿子的性命。在湖南的军事部署中,何腾蛟将刘承胤安排在偏远的武冈,不能不说是故意的,一心想让他有多远滚多远。

人算不如天算,何腾蛟哪里能想到,朱由榔偏偏是有多远逃多远的货,让刘承胤捡了一个大便宜。

六月,溃逃在永州一带的何腾蛟到武冈觐见,他对刘承胤的飞扬跋扈早有耳闻,却没想到竟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见到朱由榔,何腾蛟开始长篇累牍、声泪俱下地弹劾刘承胤拥兵自重、祸国殃民,请求朱由榔移跸桂林。今非昔比的刘承胤毫不示弱,壮着胆子跟自己的“老领导”对着干。尽管身居高位,又有尚方宝剑在手,但在老上司的面前,刘承胤还是有些心虚。“刘屌丝”向朱由榔建议,以长沙失守为由治何腾蛟失职之罪,夺其兵权,改任户部尚书,专门负责搞后勤,省得他多嘴。

朱由榔“人精”一个,怎么可能被刘承胤牵着鼻子走。从何、刘二人掐架开始,朱由榔就“一视同仁”,全都不搭理。你们爱怎么吵就怎么吵,关我屁事!

既然朱由榔不管,刘承胤决定亲自上门,相当无耻地找何腾蛟收缴督师之印。“刘屌丝”没脸没皮,何腾蛟的心态倒还算平和,只是觉得面前的人实在是可笑至极。何腾蛟平心静气地告诫刘承胤:就你那两下子,连湖南军队中最次的张先璧都对付不了,也敢张口要兵权?我倒是可以给,你敢伸手拿吗?拿了坐得稳吗?如果哪天被湖南这群“刺头”蒸了煮了,别怪我当初没提醒你!